扁桃体周围脓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名外国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后成著名地质
TUhjnbcbe - 2023/4/2 17:30:00
北京皮肤病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6.html

喜欢看《地理中国》和《探索发现》这两档纪录片的同学,应该会对一位名叫李忆祖的地质学家有印象。

李忆祖老先生长年扎根新疆,掌握丰富的地质知识,深受大家敬佩。

从面相上看,李忆祖老先生有着一对湛蓝的眼睛,脸部棱角分明,一眼看上去,就不像是东亚人,更像是新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

其实,李忆祖老先生是一名外国弃婴(具体哪国不知道,有人说是美国弃婴),刚出生不久,他的亲生父母就将其遗医院。

年,大学毕业的李忆祖主动要求前往新疆参加建设。若有人称他为“老外”,李忆祖总要回上一句“我是地道的中国人”。晚年时期的李忆祖还干了一件“疯狂”的事情。

年的天津当数鱼龙混杂,日本人、外国人,加上潜伏在暗处的抗日团体,让整个天津卫的局势错综复杂。

形势不太平,居住在天津租界的不少外国人都想着早日返回原籍。此时,一对白人夫妻提前办妥了护照、签证和相关手续,正准备返回故乡。

不料,身怀六甲的妻子却突然肚子疼,马上就要分娩,丈夫赶紧将她医院。所幸送医及时,母子平安。

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这对任何一对夫妻而言都是天大的喜事。然而,这个小生命的降生却愁坏了他的亲生父母。

因为他们只准备了两张机票,夫妻俩实在没有钱为这个孩子购买一张新机票。

思来想去,夫妻医院。这个刚出生不久的白人婴儿,也就成为了弃婴。夫妻俩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就连国籍都是一片空白。

医院犯了难,它们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孤儿院,没有能力收养这个孩子。

这时,一对来自山东的中国夫妇李端甫、赵秀珍就收养了这个白人弃婴,将他带回北京,视如己出。

李端甫还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李忆祖,希望他虽然是外国人,但不要忘了养育他的这片土地。

五岁之前的李忆祖与养父母,还有其他兄弟姐妹生活在北京。

当时抗日战争形势越发严峻,李忆祖的长相给李家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保护这个孩子,李端甫和赵秀珍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李忆祖送回山东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

乡下民风淳朴,思想保守,最起码能让这个孩子平安地度过童年。

年8月,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李端甫、赵秀珍又将李忆祖接回北京,送他去上学。但又是因为长相,李忆祖遭到了同学们的排挤。

养母赵秀珍察觉到了李忆祖的异样,她先是找到学校领导和老师,向他们及时反馈这一情况。回到家后,赵秀珍告诉李忆祖:“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更要勇于面对质疑,这才是男子汉该有的样子。”

想通这点,李忆祖变得勇敢起来,每当有同学嘲笑他是外国人时,他都会大声反驳:“我不是外国人,就是一个中国人。”

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没过多久,李忆祖在学校里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大家相处融洽,没有人再对他的相貌指指点点。

这之后,李忆祖相继进入北京二中和北京四中求学。年,李忆祖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年,李忆祖顺利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被分配到北京工作。

二排左二为李忆祖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李忆祖身材高大,长相俊俏。加上名校毕业,顺利留在北京,这样的条件可谓人人艳羡。

对李忆祖来说,他在学校学习的是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分配在北京,与自己专业有些不对口,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无用武之地。

所以李忆祖两次向上级打报告,坚决要求到新疆工作。因为新疆土地广袤,有很多地质勘探空白,地底下更蕴藏着数不清的矿产资源。

许多李忆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投入到了建设新疆的大生产中,所以李忆祖也有支援新疆的想法。

组织上看到李忆祖的态度如此坚决,于是就同意了李忆祖前往新疆工作的报告。不过,李忆祖的养母赵秀珍非常不愿意他离开北京。

因为李忆祖的养父去世得早,他和养母的关系十分融洽,眼看儿子大学毕业留在北京,接下来娶妻生子,建立小家庭,这几乎是每个中国老人所能想到的圆满结局。

可是孩子就要离开自己的身边,前往地广人稀的新疆,这肯定会让赵秀珍担心。从侧面来看,李忆祖与赵秀珍早就是血浓于水的母子关系,他把赵秀珍当作亲生母亲,赵秀珍同样将李忆祖视为亲生儿子,二者根本不存在任何血统上的隔阂。

经过李忆祖耐心地劝导,赵秀珍考虑到年轻人报效祖国的心愿,最终还是同意他前往新疆。

多年之后,李忆祖从姐姐那里得知,当他离开北京后,母亲赵秀珍大病了一场,足足躺了三个月才逐渐恢复些元气。

初到新疆的李忆祖被分到新疆煤管局煤田地质队,从事煤矿矿点调查工作。

矿点调查工作就是李忆祖这样的技术员和一线煤矿工人翻山越岭,穿过荒漠戈壁,到各个点进行煤炭地质普查工作。

李忆祖与工人们一起,足迹踏遍了整个天山。到后来,只要旁人提到一个煤矿地点,李忆祖的脑海中就能浮现出这个地点的详细资料,他就如同“活地图”一样扎根在一线。

回忆起过往,李忆祖感慨道:“煤矿普查工作十分辛苦,当时条件不发达,基本上是走到哪算哪。渴了就化点雪水,饿了支起石锅,将随身携带的干粮煮热就吃。一个小组大约有六个人,共搭乘一辆车,还要带两桶汽油,有时还要携带炸药。车里空间狭窄,汽油和炸药都存放在一起,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年,经组织介绍,李忆祖和一位来自苏州的女同事结婚。年,在山西工作的妻子选择调到乌鲁木齐,与他同在队工作,夫妻俩将家真正地安在了新疆。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忆祖被调到原新疆自治区煤炭厅子校(现在的乌鲁木齐市41中)当校长。

在此期间,李忆祖有多次调离新疆返回北京的机会,但都被他拒绝。有人说李忆祖傻,还有人说他是故意高风亮节。

面对这些质疑,李忆祖总是微微一笑,丝毫不往心里去。因为对李忆祖而言,新疆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几十年来,他对新疆的一草一木都有了特殊的感情。

考虑到李忆祖的身体状况,上世纪80年代末,上级领导将他调到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工作,年,李忆祖选择退休。

退休后的李忆祖也没有闲着,他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从事起“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截至年,李忆祖共在新疆各地讲课多场,38万名学生听过他的课。

闲暇之余,李忆祖主动为下一代编撰地理知识的书籍。由于李忆祖知识渊博,拥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他写的书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年,李忆祖又做了一件疯狂的事。当年四月份,央视纪录片《地理中国》的摄制组来到新疆,准备实地拍摄天山附近的奇特地貌与壮丽风景,李忆祖自告奋勇,参与该纪录片的摄制活动。

他就像回到年轻时的那样,带着摄制组爬雪山,过草地,经过海拔米的悬崖小道,穿过数千年历史的冰川。

在历时三年的拍摄过程中,李忆祖这位老同志没有喊过一句苦。在这位“活地图”的带领下,摄制组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当纪录片播放时,李忆祖在电视中看到自己,他忍不住笑道:“这老家伙一定是疯了,居然如此玩命。”

不过李忆祖没有后悔,他说:“拍下这些美景,不单中国能看到,世界也能看到。我特别想把一个真实的、美丽的新疆介绍给祖国,介绍给全世界。”

时至今日,84岁的李忆祖依旧发挥余热,活跃在新疆各大中小院校,为年轻的学生们科普地理知识。

年,李忆祖应央视邀请参加一档综艺节目的录制。当主持人询问他:“为何退休后还不闲着?”

李忆祖是这么回答的:“我这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想要做的。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回报祖国。”

从年去建设新疆,到如今整整61年,李忆祖用实际行动,一直践行着这句承诺。

中华民族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出身,不分语言,只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所有人都是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包容的、团结的多民族大家庭。

无论是不是中华血统,李亿祖先生都是根正苗红的中国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名外国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后成著名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