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郑女士一直在犹豫,该不该送自己一年级的女儿继续去学校上学。并不是对新学校不满意,而是近期,手足口病在郑女士女儿的班级中爆发。入秋之后,每个班级陆陆续续有几名学生发病休假,有些班级甚至就剩下小半个班级的学生。郑女士和不少家长都担心孩子的健康,想要采取一些措施。那么该如何保护孩子免受季节性传染病的侵扰呢?浦兴街道卫生中心的儿科专家瞿医生给出了这些建议。
了解疾病
瞿医生介绍,季节更替之际是儿童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在小学生中最容易爆发的是三种传染病:手足口病、小儿疱症性咽峡炎和水痘。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平均为一周时间。感染病*后的孩子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口病比较显著的分辨方式是在孩子的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对于这些疱疹,家长不必担心,它不像水痘那样容易留疤。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大规模流行时,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布特点。诊断不困难。
小儿疱症性咽峡炎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病*性咽炎。小儿疱症性咽峡炎以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发病后,家长可见孩子在咽部外和口腔黏膜处多有疱疹。
孩子感染小儿疱症性咽峡炎后,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特征是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1~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孩子从患病到康复大约一周时间,感染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和手足口病不同的是,小儿疱症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出现于口腔,如果家长发现在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那就是手足口病了。
水痘
和前面两种传染病不同,它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12~21日,平均14日。孩子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
孩子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
发病1~6日后,皮疹相继分批出现,水痘发出来后,会有褪痂的过程。水痘发痘和褪痂过程痛痒明显,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防止孩子抓挠伤口。因为抓破后,引发感染可能留下轻度凹痕。和手足口病以及小儿疱症性咽峡炎不同的是,水痘在感染发病过一次后,孩子自身会产生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次发病。
瞿医生强调,这三种疾病都是极易传染的,在医院确诊后,需要严格在家里隔离观察,直到彻底康复才能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一般建议家长让孩子隔离两到三周,复查康复后才能继续上学。
如何预防这几种传染病
勤通风
:近期刚刚入秋,气温下降,孩子们因为怕冷经常会长时间关闭教室的门窗,造成空气不流通,这就给这三种靠飞沫和接触传播的传染病营造了很好的传播环境。教师和学生应该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减少通过空气传播的概率。
勤洗手
:上述三种传染病都十分容易由接触传播,孩子在校园内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手上很容易沾染病菌。之后接触面部或者嘴部,更加容易被病*入侵。家长应教导孩子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的好习惯,保持自身卫生健康,降低被传染概率。
多锻炼
:孩子在气温下降之后会不太愿意运动,运动量的减少会造成儿童身体抵抗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孩子除了在学校中有活动课,放学后或者周末时,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多运动,多晒太阳,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同时,家长也应适当帮孩子增减衣物,保持舒适体感,方便孩子运动。绝大部分的校服都是拉链款式,方便穿脱。有些孩子嫌套头款的衣服不方便穿脱,在运动出汗后懒得及时增减衣物,造成出汗后吹风着凉,感冒发烧,抵抗力下降,更易被感染传染病。
多喝水:
瞿医生表示,大家一直以为多喝水就是玩笑话,但是实际上适量饮水的确对预防疾病有一定的帮助。天气冷了,孩子会觉得出汗减少而不愿意多喝水。实际上,喝水排尿能够将人体自身免疫力抵抗下来的*素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内循环平衡,保持抵抗力。
最后,瞿医生嘱咐各位家长,需要每天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特征,孩子如有伤风感冒或者发热不适迹象,医院的儿科及时就诊。千万不要因为觉得病假不去学校,拉下了课程,耽误了孩子的学业。及时地就诊,及时地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尽快康复才是对孩子健康和成长最好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