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说真的,是热搜配不上她
TUhjnbcbe - 2023/9/14 16:32:00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6149571.html

11月5日,一位被称为“救命奶奶”的医生,去世了。

应她生前的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捐赠首都医科大学。

没有热搜,没有喧哗,就像她曾说的那样:

“我死后不用留名,人死了就死了,还留什么名?”

直到那句“为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我宁愿摘掉身上的全部器官”被传播开来,人们才渐渐了解到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她的名字,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陈菊梅。

一位挽救了无数肝炎患者生命的医生,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

来源: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01

“我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世纪50年代,中国深受肝炎问题困扰。

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每年肝炎死亡人数达到30~50万,被外界扣上了“肝炎大国”这顶沉重的帽子。

而当时我们的肝炎防治工作,还是一片空白。

没有医生,没有药物,也没有技术,面对肆虐的肝炎,可以说是束手无策。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年,中国*府在全国各地选拔人才,送到苏联学习传染病知识。

当时在浙江二院当医生的陈菊梅,因为专业能力优秀,工作刻苦,被选中前往苏联学习。

从那时起,为中国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解决肝病问题,成为她毕生奋斗的方向。

去苏联前,要先在北京学习俄文。为了尽快出国,她废寝忘食,短时间内体重下降到47公斤。

到了苏联后,她更是一心扑在学习上,只想尽快学成回国,解决肝炎这一棘手难题。

睡不好没关系,打起精神学习;吃不好没关系,填饱肚子就行。

在压缩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提前一年毕业的情况下,她每门功课都是满分,顺利取得传染病学博士学位。

年回国后,32岁的陈菊梅组建了解放*三〇二医院,即目前医院,正式投身到与肝炎的战争中。

以当时中国的医疗条件,只能查肝功能;把病人的肝功能降到正常范围是当务之急。

而肝功能好转的唯一指标,就是转氨酶降低。

国内尚未研制出有效药物,陈菊梅就一头扎进了对降低转氨酶的研究中。

为了从死神手里抢回尽可能多的病人,她开始和时间赛跑。

每天把自己泡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工作,日均休息3-4个小时。

经过8年艰苦的努力,陈菊梅终于发现中药五味子在治疗肝病上的作用,成功研制出护肝新药。

这在当时是一个医学上的奇迹。

在那之后,她的团队研制出的降酶保肝药物“六味五灵片”等十余种新药,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的50余种降酶药物,直到现在还是乙肝降酶的主要药物体系。

陈菊梅首创的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也让情况危急的病患得到救治,为后来的无数患者带来福音。

此外,她还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型病*性肝炎治疗模式。使得慢性重型病*性肝炎的死亡率,从85%以上降低到38%。

这在中国肝炎治疗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她与病*作战,弥补了中国乙肝药物的空白,挽救了无数肝病患者的生命。

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她自己的身体。

02

“我愿意摘掉身上的全部器官”

为了尽快研制出新药,陈菊梅一再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长时间熬夜工作,让她的身体状况变差,免疫力下降。

在一次抢救病人过程中,她不幸被乙型链球菌感染,患上了严重肾炎,甚至出现尿血状况。

这时若是身体其他部位再发炎,就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方面担心治疗上耽误时间,一方面担心炎症影响研究。

她决定割掉自己的扁桃体,并摘除身上其他易发炎部位——阑尾和牙齿。

于是47岁的陈菊梅,分三次拔光了牙齿,戴上满口假牙。

又争分夺秒投入工作。

旁人劝她爱惜自己的身体,她却从未犹豫:

“如果能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即使摘掉全身的器官,我也乐意!”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无数肝炎患者因为她的药物,重获健康。

有人认为,发明了这些药物,她已经功德圆满,可以休息了。

陈菊梅自己却认为,还远远不够,她还要继续踏在这条治病救人的道路上。

年,非典来势汹汹。

彼时78岁的她,又冒着生命危险走到防治一线,主持了北京地区第一次非典专家会诊。

为了及时让疫情得到控制,她带领团队不眠不休,仅用三天时间就编制出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

她还走到公众面前,在电视媒体上开设了第一个“非典”专栏,向老百姓讲解预防非典的知识。

年,汶川地震。

担心震后传染病蔓延,83岁高龄的陈菊梅又主动请缨,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

冒着滑坡、余震的危险,她亲自走访各个灾区,指导传染病预防工作。

现场有记者问她:“不怕被传染疾病吗,为什么不戴口罩?”

她却没有丝毫犹豫地说:“这是灾区,不是疫区”。安抚了灾民的心情。

走访灾区返回后,她又紧锣密鼓投入工作,指导编写了《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指南》和《地震灾后传染病防治手册》。

这两本手册一直沿用到现在。

假如陈菊梅心中有一个天平,她一定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把别人看得很重很重。

03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

在中国肝病医学界,陈菊梅是无可非议的泰斗级人物。

即使做出这么多贡献,获得无数国家级嘉奖,陈菊梅医生却坚持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

因为她的初心,始终是治好每一个病人。

被患者称为“救命奶奶”

在情况艰难的时候,不由分说挑起重担;在情况好转之后,她将她负责的病人的生命看作自己的使命。

从医63年,从家里走到三〇二医院的那条看诊路,她每周都要走五次,雷打不动。

80岁还在坚持看诊,为了对病人负责,她规定自己提前20分钟就要到门诊。

每天10个挂号,但是她会看将近20个病人。

她给科室培养的一天三次查房的好习惯,让许多突发病情的患者转危为安。

86岁时,陈菊梅得了帕金森病。肌肉僵硬,走路不便,经常会摔跤。

可她仍然坚持出诊,因为她知道多服务一个病人,就是多拯救一个家庭。

而这些病人和家庭,需要她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充足的临床经验。

不只是让每一位重病患者“起死回生”,她还总能一眼看出病情根源,不让病患多花一分冤枉钱。

有一位叫做王永山的河北唐山农民,因被检查出肝肿瘤,每月药费花掉一万多块。

等他慕名医院,陈医生及时发现了他是被误诊:

“不会有危险的,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还有一位肝硬化特别严重的患者,别处寻医无方,来到三〇二医院找陈菊梅看病。

通过仔细检查,陈医生找到了他的病因——20年前寄生在他体内的丝虫,死后尸体堵塞了内脏的淋巴管。

陈菊梅帮助患者清除了虫子尸体后,他的病情果然很快好转。

一次又一次,陈菊梅帮助病人排忧解难,将他们从疾病的阴影中解救出来。

看诊之余,她会竭力培养学生,每周组织研讨会帮学生答疑解惑。

让治病救人的薪火,传递下去。

她指导的第一个学生成*,首次发现了“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蛋白编码基因”,并促进了新疫苗的开发。

三〇二医院的赵景民医生在她的鼓励下,整理了28年、3万例肝穿临床病例,绘制了我国的“肝脏疾病谱”。

她对病人的赤诚之心,传递到了下一代医师手中。

但是陈菊梅,却始终低调。

几十年来,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撰写了近百篇论文,她从未有一篇挂名。她帮助学生研究申报了一百多项科研成果,从未拿过一本证书。

工作中,医院以她的名字命名病区,“我喜欢安安静静地做事,不愿用我的名字命名。”

生活中,她拒绝了许多前来采访和报道的新闻媒体:“我活着,不愿意出名,能为病人服务就很快乐。”

她也拒绝了别人为她写传记的要求,因为她自认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医生,做的是平平常常的事情,有好多工作还没做好,没必要为我写传记。”

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上,91岁的陈菊梅获得“最美医生”荣誉。

她虽因为身体不适,不能到场领奖。

但是她治病救人的故事,与她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正如那句节目组对她的评价:

“人如菊淡,品若梅清。”

“胸怀大局,躬行大义,恪守大节。”

一直到年,91岁高龄的陈菊梅才退休。

年11月5日9时20分,陈菊梅逝世,享年96岁。

就像一滴水汇入江河里,虽无声息,却随着滚滚洪流,奔腾不息。

更像浩渺苍穹上,安静而明亮的星座,为旅人指引着方向,定义着何为永恒。

药王孙思邈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他所推崇的医德:

“我为医者,须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篇文章,为后世学医者必读。

而它的标题,用来形容陈菊梅教授,或许再合适不过:

大医精诚。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真的,是热搜配不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