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头条眼眶蜂窝织炎
TUhjnbcbe - 2020/11/23 16:08:00
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080.html

本文作者为首都医科医院眼科樊云葳、于刚、吴倩、刘丽丽、梁天蔚和李程,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九期。

眼眶蜂窝织炎是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重者可通过颅内蔓延,导致败血症进而危及生命。感染是眼眶蜂窝织炎的常见原因。眼眶蜂窝织炎主要累及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眼眶蜂窝织炎患儿有明显的眼睑皮肤感染征象,如局部疼痛和红肿。严重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精神、饮食差,如果出现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癫痫等,则预示着可能继发颅内感染。眼眶蜂窝织炎的诊断基于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和彩色超声波检查。其中,CT是最常首选的、至关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眼眶蜂窝织炎患儿,应合理、持续、综合使用抗生素及对症药物,不能过早停药。眼眶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时,应在影像学指导下行切开引流术。

1.病例介绍

患儿男,62日龄,主因“右眼眶周围红肿4d”入眼科就诊。患儿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睑红肿,逐渐加重,并伴有高热以及右眼部*脓性分泌物,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医院反复接受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2.诊疗经过

辅助检查:腋温39℃,生长发育良好。眼部检查:右眼眶周围高度肿胀,触诊有波动感,开睑困难,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外转固定,运动受限,角膜透明,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见图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7.4×/L,C反应蛋白78mg/L。眼眶计算机体层摄影(CT)示:眼睑组织增厚,密度增高。眶内正常结构界面消失,眼眶组织间隙密度局限或弥漫性增高,右眼球突出。右眶上壁局部脓肿形成,同侧筛窦不能显影(见图2)。结膜囊分泌物培养结果:耐甲氧西林的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脓腔内脓液培养结果:金*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敏感。诊断为右眼眶蜂窝织炎。

既往史: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正常,为3.1kg。出生时曾窒息,并怀疑为败血症,医院予以机械通气,并连续7d予以头孢噻肟、青霉素静脉输注,患儿于第8天恢复通气并出院。

治疗:局部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右眼,每两小时一次(q2h)。全身给予静脉输注头孢曲松80mg/kg,每天一次(qd),万古霉素15mg/kg,每日三次(tid)。局部麻醉下予以切开排脓引流,选择波动感最强、皮肤最薄的部位,切口约2mm。用空针管抽吸脓液并送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引流脓液直至脓液变为血性或者剩余极少时,用头孢呋辛、地塞米松等稀释液冲洗局部脓腔,留置引流条。每天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稀释液冲洗脓腔,逐步向外抽取引流条,直至完全取出。第12天,见右眼睑红肿明显消退,伤口干燥,脓腔内无分泌物排出,拔除引流条。继续予以抗生素7d,患儿眼睑无红肿,伤口结痂,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瞳孔光反应正常,眼球活动无受限(见图3)。

3.病例分析

3.1眼眶蜂窝织炎的概述

儿童眼眶蜂窝织炎是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重者可通过颅内蔓延,导致败血症进而危及生命[1,2]。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尤其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3]。由于儿童免疫力低下,皮肤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尤其是低龄儿童,因此一旦有一些诱因存在,即可能引发眼眶蜂窝织炎。轻者为眶隔前蜂窝织炎,如果疾病控制不及时,或者未进行针对病因的处理,则可能发展成眼眶蜂窝织炎,最终致盲甚至致死。在使用抗生素前,致盲率为11%~26%,脑膜炎致死率为17%。随着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并发症逐渐减少,视力丧失率降至3%~11%,死亡率降至1%~2.5%[4]。

3.2眼眶蜂窝织炎的病因

感染是眼眶蜂窝织炎的常见原因。国外有研究报告,在5岁以下儿童中,眼部感染发病率高,且眶隔前蜂窝织炎发病率较眼眶蜂窝织炎高,占眼部感染的84%~87%[5,6]。国外另一项研究发现,在3岁以下儿童中,眼部感染发病率高,且眶隔前蜂窝织炎发病率较眼眶蜂窝织炎高出1.7倍[7]。临床常见原因如下:

3.2.1眼眶直接感染

眼眶直接感染最常见的为眼眶周围结构炎症蔓延,占全部发病原因的60%~84%。另外还包括皮肤表浅外伤、眼睑穿通伤后处理不妥、异物存留、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眼外蔓延期合并感染、视神经胶质瘤合并感染、广泛的Costs病继发球周炎、眼科手术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各种原因的细菌性眼内炎继续发展至眶内和少数麦粒肿、重度结膜炎等原因[8-12]。

3.2.2眼眶周围炎症的蔓延

有研究报告,鼻窦炎、急性泪囊炎、围绕眼眶皮肤的单纯疱疹病*或者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异位阻生齿感染、中耳炎、扁桃体摘除术后和隆鼻术后均可致蜂窝织炎[13-15]。

3.2.3其他疾病所致的血源性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血源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16]。其他常见病因包括鼻窦内窥镜、泪道冲洗术后和眼科手术后等医源性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及鼻窦炎[16-20]。

3.3眼眶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有明显的眼睑皮肤感染征象,如局部疼痛和红肿。严重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精神、饮食差,如果出现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癫痫等,则预示着可能继发颅内感染。

体征:眼眶周围高度肿胀,触痛阳性,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对于低龄儿童或者不配合的儿童,需要观察是否有球结膜水肿或者眼球突出,眼睑能否闭合完全,是否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瞳孔大小以及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对于大龄儿童,需要增加视力和眼球运动等检查。对于重症者,还要详细检查眼底,观察眼内压以及确定是否已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

分期:Chandler等[21]在临床上将眼眶蜂窝织炎分为五期,旨在根据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来指导临床药物或手术治疗。一期病变为眼睑的炎性水肿,眶隔及睑板形成的屏障限制感染进入眶内。二期病变为眼眶蜂窝织炎,此时细菌造成的炎症可导致弥漫性炎性水肿,但尚未形成脓肿。三期病变为眶骨膜下脓肿形成。四期病变为眼眶脓肿形成,当炎症波及眶尖时,可出现眶尖综合征,引发球结膜水肿、上睑下垂和眼球固定,最终导致眶压升高、中度或重度的视力丧失。五期病变为海绵窦血栓形成,可伴有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和呕吐,并可出现意识障碍。化脓性血栓形成可通过环窦迅速波及对侧,导致对侧眼视力丧失,并危及生命,据统计死亡率达20%[22]。Chandler的眼眶蜂窝织炎临床分期被沿用了近30年,Uzcátegui等[23]对此提出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感染不会简单的按时间次序发展,临床症状通常同时合并几期的病变,而且Chandler的分期不含有颅内脓肿形成,在儿童眼眶蜂窝织炎的报告中,这种严重并发症较海绵窦血栓形成更为常见。依据Chandler分期,本例患儿为四期病变,眼眶脓肿形成,球结膜水肿,上睑下垂,眼球固定。

3.4眼眶蜂窝织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4.1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分析、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的检查是判断眼眶蜂窝织炎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4]。对于有条件者,需要行细菌培养联合药敏实验,这样有利于药物的选择。但值得重视的是,并非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正常或轻度偏高时就不能诊断此病。很多来自外地的患儿在当地就医时,在疾病早期就已经使用了广谱抗生素。

3.4.2CT检查

CT本身具有很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故其被作为眼眶蜂窝织炎最常首选的、至关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5]。眼眶蜂窝织炎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眼睑组织增厚和密度增高。眶内正常结构界面消失,眼眶组织间隙内密度局限或弥漫性增高,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如果眶内局部脓肿形成,可以在CT软组织窗清晰见到脓肿的确切位置及形态特征。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不但可以显示脓肿向眶内突出程度,眼眶受侵的范围,眼外肌、视神经、眼球的受压及眶壁受累情况,而且对范围局限的眶壁脓肿亦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同时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条眼眶蜂窝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