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胡亚男,黑龙江伊春人,医院中心城社康服务中心,本科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年考取广州医院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年毕业至今规培于广州中医院,喜好中医,并会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矢志不渝地践行中医。
讲课实录
各位老师、前辈,师兄师姐,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感谢班长的介绍,非常感谢姜老师安排的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生虽然中医学院毕业,但毕竟临床经验少,真正开始学习经方时间不久,知识积累也较少,所以这次跟大家分享一些对少阴病这几条的学习体会。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意见,批评指正,大家共同进步。谢谢~
首先我们来看宋本《伤寒论》的第条。
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本条文以“少阴病”冠首,“吐利,手足逆冷”酷似四逆汤证,但是却用了吴茱萸汤证,重点就在“烦躁欲死”上面。“欲死”形容“烦躁”的程度,阴寒虽然很旺盛,但是阳气也尚能与阴寒之邪抗争而导致烦躁。证为胃寒肝逆,浊阴上犯,中焦升降逆乱,而见吐利,阳为阴寒所郁而不能达与四末,是以手足逆冷。但阴寒之气虽盛,终究不是心肾阳虚阴盛可比的,所以用吴茱萸汤而不是四逆汤,用意就在于温肝降胃,通阳泄浊,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并且虽然以少阴病冠首,却并不是阴寒至盛之证,为少阴阳虚不甚的轻证。虽有手足逆冷,亦如柯韵伯所言,多指手掌而言,四肢之阳犹在也。而见胃寒肝逆,浊阴上犯,所以治疗上温镇以和土木,治疗胃气虚,中焦而有寒饮者的人。
第三点,本条文与伤寒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则死症,一则主生。陈亦人指出:吴茱萸先见手足厥冷,而后烦躁,且以烦为主,表明阳气尚可与阴邪相争,而条见吐利躁烦,且以躁动为主,虚阳勉强与阴邪相争,残阳欲绝,预后不良。
第四点:陆渊雷说:吴茱萸汤证,为局部胃肠之寒,非全身虚寒,当属太阴,非少阴也。说到太阴,吴茱萸汤的证当以呕吐为主,且如陈修园曰:此证的呕吐多具有酸味。而太阴中理中汤要浅一层,患者虽然吐利,却未至烦躁,吴茱萸汤证病人因吐利而烦躁,烦属于心,躁属于肾,故病在少阴无疑,吴茱萸汤的吐利,由肝木凌土而成。《金匮要略》中有云: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所以陈修园说:吴茱萸汤无论噎嗝反胃皆可用,惟以呕而胸满为据。
我们接着分析下面条文,到条,讲的是少阴的咽痛证。
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这一条讲的是少阴病阴虚,虚火上炎的证治,猪肤就是去掉肥肉的猪皮,猪呢属于水畜而肤甘寒,气味先入少阴,益阴除客热,止咽痛,加上白蜜甘以缓急,润以除燥而烦满愈,白粉甘能补中,温能养脏而泄利止。
徐灵胎曰:此方能引少阴虚火下达。我们来分析一下症状。少阴虚寒下利,利久阴液耗伤,虚火沿着少阴经,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虚火循经上扰,经气不利,可见咽痛,胸满,心烦等证。陈亦人说:本证主寒主热均不确定,既非传经之热,故不用苦寒,亦非阳虚,不用姜桂附,乃阴伤,虚火导致的咽痛,所以用猪肤汤。
周禹载曰:仲景于少阴下利心烦,主用猪苓汤,于咽痛者,用甘草桔梗汤,一导热育阴,一则散火开邪,上下分治之法,亦云尽矣。今于下利咽痛胸满心烦四症兼见,另主猪肤汤一法者,其意安在?彼肾司开阖,耗伤阴液,胃土受伤,而中满不为利减,龙火上结则君火亦炽,而心主为之不宁,故以诸物之润,莫猪肤若。
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本条所述少阴阴火客于经脉而生的咽痛,当伴有轻度的红肿,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因条文叙述的过于简单,我们以方测证,轻者用生甘草清热解*,重者用桔梗汤,桔梗开之肺利咽,且有排脓除痰,观其后世用于治疗肺痈吐脓,亦可证明。唐容川说:此咽当做红肿论,故宜泻火以开利,以甘草引之缓之,泻上焦之火,而生中焦之火,则火气退矣。较为中肯。
胡希恕老先生说:咽痛较桔梗汤再重者,可选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最重者,发为扁桃体脓肿,当选择增液汤合白虎汤或者玉女煎加马勃、大青叶之类,我们可参考。
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本条讲的是咽中创伤破溃的证治,多为邪热痰浊损伤少阴之络,使咽部溃烂,声门不利,或者是咽部外来的创伤,为咽痛的重症。方中半夏、鸡子白、苦酒组成,半夏涤痰散结,开喉痹利音,鸡蛋清甘寒利血脉,止疼痛而又利咽喉,米醋收敛创面,活血化瘀止痛,服用法中强调少少含咽之,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是故徐灵胎谓之为“内治而兼外治法”也。
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这条讲的是少阴客寒的咽痛的证治,以方测证,我们可以得知,半夏辛温涤痰,桂枝辛温散寒,甘草甘平缓解疼痛,其人虽有咽痛,而无烦渴,心烦,不眠等证,成无己曰:甘草汤主少阴客热咽痛,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搏咽痛,半夏散及汤主少阴客寒咽痛也。本方之配伍深合《内经》:“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之旨。
以上几条就是少阴咽痛的内容。首先我们知道,咽痛病忌发汗,忌寒下,故甘草、桔梗、苦酒汤三方,皆用和解之法,惟半夏散及汤为辛散温解之法。而无清热解*之法。
咽痛病症在《伤寒论》中涉及的条文一共11条,寒热虚实都有,见于诸篇,而尤以少阴病分布条文居多,而以实热证偏多,热邪客少阴经络,咽部红肿可用甘草汤、桔梗汤治疗,证见条;太阳病误下的变证的咽痛,证见条;阳明中风的肺胃热,上蒸咽喉,证见条;太阳火逆火*上攻导致的咽烂,证见条;厥热胜复邪热灼咽,条。虚热证中,条猪肤汤证、条苦酒汤证;寒实证,条半夏散及汤证;虚寒证中,条少阴亡阳证、条通脉四逆汤证;寒热错杂证,见咽喉不利的麻*升麻汤证。临床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加减治疗咽痛的种种不同。
而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经久不愈的慢性咽炎,嗓子发哑,发痒,甚至不能多讲话的的症状,多数因为慢性的虚损,肾精不能上乘咽喉所致,治疗上应以鼓舞肾气,填补肾精,加上疏通咽喉为主,而不要一味地清热解*,导致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咽部疾患反复发作,应以补益潜纳为主,短时间亦不易恢复。咽喉虽然弹丸之地,可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水谷必经之路,所以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多端,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忽视了咽喉的症状。
记得以前在心内科轮转的时候,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是主任同学的妈妈,晚上要下班了的时候来住院,本身是一个尴尬的事,因为她是嗓子痛,要不是因为呼吸科没有床了,也不会来到心内科住院。主诉就是嗓子痛2天,身体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其他没啥不舒服,既往高血压病史,因为病情不是专科病,所以也没有太在乎,急查的血常规、心电图等等也没见异常。可是到了半夜,老太太胸闷、胸痛、气喘,急查心酶、肌钙蛋白全都飙起来,心电图也是心梗的典型表现,急诊通道做了PCI,救回了一条命。要不是因为是种种原因,怎么会住在心内科?所以门诊见到咽痛的患者,一定要问细一点,尤其是年龄大的,既往有基础病的老人家,不一定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这种简单的疾病。咽喉要道,守护好了,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素问·阴阳别论》篇中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内经》上说三阴三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喉痹”一名在《内经》多处可见到,“喉痹”发生与少阳、厥阴、太阴、阳明经脉有关,其中少阳发病者有7条,厥阴发病者有1条。因此“喉痹”产生与少阳、厥阴关系较为密切。王冰说:“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也,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原文“一阴”指厥阴,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一阳”指少阳,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肝胆属木,易化火,心包三焦属火,四经皆从热化,其经脉并络于喉,若邪结厥阴与少阳,则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行薰蒸咽喉,消灼阴液,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爽,发干等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喉痹”。这个“火”包括外受风热火邪与内之虚火,或肺热、肺胃热,或内外相搏,都能引起咽喉诸疾。所以提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真是一个高度的概括。
然而当我们说清楚一阴一阳的的时候,发现并不能完全解释临床上出现的症状,所以读到吴雄志老师书的时候,提到咽喉截,截断的截,提到一阴为少阴,一阳为少阳,冬不藏精,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道理,都属于少阴,至春之时,转出少阳,自咽喉化热内陷少阴,发生急性心内膜炎、肾小球肾炎等等,厥阴化热,兼顾少阴。本身咽喉疾病与季节有关,综合治疗,效果也会出的来。
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这一条呢叙述症状很简单,根据方证我们可以反推断,本条文的是少阴病虚寒的下利。结合条的脉微者,可以知道本条的脉也应该是脉微的。根据方药来分析,干姜、附子,则知道为脾肾阳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肢,所以可见恶寒,四肢厥冷。根据条,“面色赤者,加葱九茎”,所以可以知道,白通汤症候的话,应该有面赤,阴盛格阳,加葱白急通上下之气机。白通汤方药加减上也为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恐甘草性缓,加葱白加强宣通之力,破阴回阳。
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这一条是承接上一条的白通汤的证治,然后讲明了服用白通汤后出现格拒的证治及其预后。证如条,予以白通汤后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成无己说:此为寒气太甚,内为格拒,阳气逆乱。《内经》上面说:逆而从之,从而逆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此之谓也。加入咸寒苦降的猪胆汁,人尿以反佐,使得热药不被阴寒之邪气所格拒,截断病情往少阳发展。成无己诠释通脉四逆汤有云:胆苦入心而通脉,胆寒补肝而和阴,可见胆汁仍有补益的作用,结合人尿,使得阴阳格拒之气通调。而有关预后的话,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说:脉暴出者,无根之阳,发露不遗,故死,脉微续者,被抑之阳,来复有渐,故生。
但是读到胡希恕老先生的书的时候,言白通加猪胆汁可改为通脉四逆加猪胆汁主之,可能为传抄的错误。白通汤中葱白为辛温发汗药,再加姜附发汗力更强,温中逐寒、振兴沉衰,姜附之作用也,而白通汤中姜附的量不及四逆汤,更不用提通脉四逆汤。其实葱白通阳未可厚非,但是通阳是所谓通津液以发汗,而与上一条对比,“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为少阴病而见下利,即所谓表里通病,与太阳阳明合病而下利者,用葛根以发汗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就是条、条的对比,少了“脉微者”。脉微,更不可用葱发汗,发汗了,就会出现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的险症。所以用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才是正法,以供大家参考。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这一条,阳虚水泛的证治,少阴虚寒,水气不化,水寒之气泛滥为患,外攻于表,四肢沉重疼痛,内浸渍于肠,可见腹痛下利。而水气为病,变动莫测,所以真武汤就有很多或然证,水气犯肺则咳嗽,水气犯胃可见呕,犯肠可见下利,膀胱气化不利,可见小便利。总属肾阳虚而见水气致病为患,治疗就以温阳化气利水,与82条真武汤证,病机相似。但与67条苓桂术甘汤相比,一则脾阳虚为主,一则肾阳虚为主,一则温脾化饮,一则温肾利水,温阳化气利水。
对于真武汤的组成,附子辛温助阳,白术健脾燥湿,生姜宣散水湿,芍药活血利水,敛阴和营,又可制姜附燥热之性,相辅相成。对于方后的加减法,前面一些符合仲景常规加减法,最后言“呕者,去附子,加生姜”,众多异议,甚至有人说“真武汤去掉附子,何谈真武”,胡希恕老先生书中直接言明:方后加减为后人附会,当不为仲景原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这条说的是阴盛格阳的治法,里寒外热是辨证的眼目。里寒是指肾阳虚衰所致的阴寒内盛,于是会出现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脉微欲绝等等症状,外热是指虚阳被格于外的假热,阳虚阴盛,所以会“身反不恶寒”。接下来是“面色赤”,接在“身反不恶寒”后面,看上去像主症,而结合条文下面加减法,我们可以看出,面色赤当属或然证,也就是后世说的戴阳证,即阴盛格阳于上,与阴寒内盛而见身反不恶寒的阴盛格阳于外不同。格阳于上,治疗以白通汤,格阳于外,用通脉四逆汤。
再看条文中的或然证,阴寒内盛格阳于上见到面色赤,阴寒内盛,气血瘀阻,证见腹痛;阴寒犯胃,可见干呕;虚阳上浮,郁于咽喉,循经上扰,可见咽痛;阴液内竭,即使利停止了,脉仍然不出。陈亦仁说:通脉四逆汤证,可治的关键全赖尚有一丝残阳,若无面色赤,身反不恶寒等证,是纯阴无阳之死候。一语中的。
而方后加减法,面色赤加葱白以通阳,加了九茎葱白,而白通汤加了四茎,从这里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症;腹痛,加芍药利血脉缓急止痛;干呕者,加生姜和胃降逆;咽痛时,加桔梗利咽,去芍药酸敛;利止脉不出是阴阳俱竭,气血大衰,故去桔梗,加人参益气复脉。
通脉四逆汤实为四逆汤的重症,然而今日的医疗环境下,能见到如此重的症状来找中医治疗的,很难见到,都属于西医休克状态了。西医有一套有效的抢救方式,某种程度上会优于中医,但是我们可以首先回顾一下四逆辈的应用,我们以四逆汤为中心,附子干姜甘草,替换干姜为麻*,就有了条的麻*附子甘草汤,表里关系就体现出来了;去掉甘草,干姜附子汤,61条“昼日烦躁不得眠,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易干姜为芍药,就有了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脚挛急的芍药甘草汤,漏汗的桂枝加附子汤;亡血脉微的条四逆加人参汤,加一味茯苓,就有了“伤寒,发汗或下后,病仍不解,烦躁”的茯苓四逆汤;易甘草为葱白的白通汤,戴阳证的白通加猪胆汁汤,倍姜的通脉四逆汤;厥阴在经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当归四逆汤,内有久寒的当归四逆吴萸生姜汤;肾阳虚衰水饮泛滥,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小便不利,下利的真武汤;真武汤生姜易人参,重用炮附子,温经逐寒,补益元阳的附子汤等等……四逆在整部伤寒的三阴病中应用很广,《伤寒论》太阴病篇条:“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而三阴病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里虚寒,从三阴病的欲解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三阴经欲解时的时间是递进关系的,所以四逆辈不仅适用于太阴,也适用于厥阴、少阴,四逆辈对于在疾病萌芽阶段就被遏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推而广之,我个人觉得阳不足阴有余之阳虚病症,均可以适当辨证给予,并且对于气机周流来讲,用阳药行阴令,实现右路的敛降,实现阳气的归根、潜纳,对于气机更好地生发更是一种促进。所以辨证前提下,四逆辈的早用、适量用,可以达到防微杜渐,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这也就体现了四逆辈的价值,体现了今晚这几条的价值所在。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以后有机会跟大家继续互相学习,仓促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的聆听。
注:本文为胡亚男老师根据年8月20日在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