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名家经验陈茂蒙九针治杂病经验
TUhjnbcbe - 2021/4/13 13:1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一、梅花针法,各科皆宜

梅花针源于《内经》中的“半刺”、“毛刺”等,师怀堂先生将其做了改进。有人把梅花针局限于疏通皮部气血,实在是未能尽其用。笔者用梅花针治疗近百种疾病,效果显著,特简述如下:

针具:九针梅花针或用七根绣花针围成一束(自制即可)。

手法:弹刺法或普通的敲法。之所以用弹刺是因为减少病人痛苦,我们根据梅花针治病的原理,把针具略为改进,即把针头磨平,病人不会有疼痛的感觉,治病效果不减。小儿也易于接受。

叩刺部位的选择:保健针最初不是按照经络穴位理论,是按部位扣刺的。即扣刺不同的部位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是梅花针的理论基石。一般处方有两组:第一组是叩刺后背胸腰段、头部、颈外侧(大约天容到锁骨外三分之一处)、腹部,可以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第二组是叩刺头部、颈外侧、骶部、项后部。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叩刺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手法,一般扣刺后发红即可收效。

选择部位:一般说突发性的疾病,多扣刺第二组部位;慢性病扣刺第一组部位。特殊情况下需要同时扣刺两组部位,根据情况进行分析,才可定夺。与仲景的乌梅丸寒热并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熟读仲景书,道理自明。

治疗范畴:脾胃病、咳喘、肝胆病、失眠、血压高、癫痫、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头痛、眩晕、丹*、静脉炎等等。

例1:某男,30岁,患丹*,左下肢发热,红肿疼痛一天,脉数滑,按之有力。取第二组穴位,治疗2次,疼痛除,肿消大半,改为:颈外侧、头部、骶部、胸腰段。数次即愈。随着病情的改变,用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体现了辨证的思维。第二次处方就是根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情况,改变治疗方案,仲景的组方原则很能解释此种配伍。

例2、某女,27岁,痛经10年。一般月经第一天最重,最严重时曾昏厥,伴有呕吐,服药不计其数,不见效果。来诊时正好痛经发作,扣刺第一组部位,当即痛止。笔者治痛经多例,梅花针比用其他针具效果好,病人易于接受。毫针针刺秩边效果也好,但是针感强烈,病人一旦痛势减轻就有畏针之感。梅花针则无此苦。

二、鍉针点按,疼痛可蠲

一般鍉针多用于久不愈合的溃疡面、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后壁滤泡异常、软组织损伤等。除此之外,笔者用于止痛,效果显著,如癌肿疼痛、胆囊炎疼痛、头痛等,尤其是肿瘤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一般说来,肿瘤患者的疼痛可以在后背脊柱两侧找到条索状物,触之痛甚,病人多痛不可忍。用鍉针在酒精灯上烧热,大约30~40°即可,注意不可烧红,以患者能耐受,不灼伤皮肤为度,在条索状物上左右点拨,一般可以当时止痛。鍉针烧热,可以起到温通的功效,增强效果。

例1:某女,患有胃癌,后转移到肝,痛不可忍,注射西药初可以止痛,后效果不显,笔者发现患者后背脊柱两侧多处条索状物,点按后当即痛止,教其子女用之,至死无大痛苦。

例2:某男,食道肿瘤,吞咽困难,感觉胃口剧痛,间歇发作,一日数发,笔者用上法治疗一次痛止,继续治疗数次,无痛感,用中药继续治疗。

内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如果不是持续性的用上法均有效。如是进行性加重,无效,宜注意,以免误治。

三、火针散刺,冷麻立除

师老火针治病范围极其广泛,内、外、妇、儿均可,特别是对疼痛性疾病效果显著。笔者用之甚广,师老论述甚详,兹不赘。实践中,经常遇到病人主诉身体某处发麻、某处发凉,对于此等疾病,最初用药效果不显。后用外敷法,如张锡纯用*明胶、姜汁法,比较繁琐,治疗时间长。后用火针散刺、浅刺,效果甚好,一般数次即可治愈。病虽小,但方法如果不当,却不易取效。清徐灵胎有“汤药不足尽病论”,指出:“《内经》治病之法,针灸为本,而佐以砭石、熨浴、导引、按摩、酒醴等法,病各有所宜,缺一不可。……若邪在筋骨肌肉之中,则病属有形,药之气味,不能奏功也。故必用针灸之法……”所言甚是。

例1:某男,56岁,中耳炎后,左侧面颊及耳根部发麻,多方治疗无效,笔者用火针散刺,一次大减,6次治愈。

例2:某女,30岁,感觉右侧小腿外侧处发凉,恶风寒,大约有5平方厘米,用火针散刺,一次即愈。

四、锋针放血,功效卓著

三棱针放血,从业者均应用自如。笔者所用刺血法,是沿督脉两侧,放血后加火罐,主要治疗内科疾病。

针具:一般用注射针头代替三棱针。(注射针头大小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注射针头比三棱针锋利,痛苦比较小。)

部位选择:观察病变部位,一是从颜色,病变部位多发白、发亮、发红,颜色的改变可以通过望诊得知,望之既久,一看便知病变处。二是病变处毛孔粗大。

针刺手法:同毫针刺夹脊法,即向内(脊柱方向)、向下微斜,速刺后加火罐,留罐10分钟。

治疗范畴:内科疾病均可,对于咳喘、脾胃病效果更好。

病案:某女,胃痛多年,脉弦,经常发作,此次发作10多天,患者不愿服药。观察后背在胆俞附近,颜色改变明显,遂刺血拔罐,一次即减,数次缓解。

五、毫针重脉,疏针简穴

笔者用针,遵《灵枢经》人迎气口脉法,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经云:“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明,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阳。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名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笔者经多年探索,方领会其奥妙。本经文有几个问题:一是人迎和气口部位的确定,二是大小如何比较。先说第一个问题关于人迎部位的确定,王叔和言: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多疑其非。如经学大师廖平有专文驳斥。王叔和《脉经》实际是脉法大杂烩,各家脉法均有,阅读时当注意。有说人迎脉在颈部人迎穴,如祝华英道长。有说在合谷到阳溪穴之间,如岭南针灸名家韩绍康先生。其实只要能比较阴阳都是对的,三者均可。为此笔者曾到广东佛山拜见康绍康先生传人*建业先生,先生确实是诊合谷到阳溪之间。先生有《候气针灸法》一文,论之甚详,可以查阅。笔者以为左右诊断最为简洁,效果确切。关于人迎和气口位置的确定,在《脉经》中有记载,就是关前一分的位置,诊断时要双手同时诊脉,方准确。再说第二个问题,经文中说人迎寸口的大小比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阴阳之理:“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诊脉也是如此,人迎盛寸口也盛,人迎小寸口也小,实际是人迎寸口双诊法。此乃阴阳互根之妙。明乎此,方知人迎、气口的比较是同时看的,不是说哪边大于哪边几倍。诊脉既明,取穴随之。经云:“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而取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一般说我们用针治病,对于疼痛多参考解剖学,效果很好。对于内科多用分经辨证法,也有一定效果。那古圣有何高明之处,我们再看看古圣的对话吧。

雷公问于*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藏,外刺六府,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弗与俱。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知道,我们一般的取穴治病,是层面比较低的,还有比较高明的方法,就是人迎气口脉法,此乃古圣约万病之法,不同于后世取穴方法,如胃痛用内关、三里、中脘等取穴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内科疾病效果显著,对于下肢的疼痛效果也很好,但是对于皮肤病、部分外科病效果不佳。尚需要进一步探讨,也许还没有完全明白古圣的意思。至于手法,笔者重视徐疾补泻法和呼吸补泻法,经文俱在,论之甚详。其实手法是现象,心法是实质。手法通过心法才起作用。经常发现古人记载补泻手法不一致,甚至相反,但是验之临床均可取效,有人干脆说成强刺激、弱刺激,实际上是未明手法之本质。说白了,手法必须通过功力才可起作用。老于用针者,制心一处,手随心动,或以意为之,均可取效。好比练习书法,到一定程度都忘记了运笔的方法,甚至凌空取势,但是皆合乎规矩,其实心法在起作用。初学者即便学会用笔,但是笔下功夫浅,一看便知。道殊理同,理解甚易。

六、医贵多技

当代名医张琼林先生强调“医贵多技”,我深有同感。《内经·异法方宜论》指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提倡砭、针、灸、药、导引等法治疗疾病。仲景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由此可见仲景治病不独拘泥于药物。

在《伤寒论》中,仲景十分重视针灸,比如以下条文: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五十八。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可是当今医者多是用药者不用针,用针者不用药。凡是能治病的方法,如汤药、针刺、导引、小儿推拿、点穴、灸法、砭石,我均悉心研究,临证灵活运用,收效尚可。兹举1例:

某女,患有类风湿多年,服中药三年治疗无效,关节变形,疼痛异常。笔者授以内丹功法,其人练功刻苦,一天达6小时。天后任督二脉已沟通,病情减大半,告之坚持一年,定可治愈。古今大医均通此法,如李时珍、杨继洲、张锡纯、蒲辅周、汪逢春、丁福保、刘渡舟、张义尚等。其中杨继洲、张锡纯、张义尚有专门论述,张锡纯多用之治疗痼疾。其实用静坐治疗疾病是古已有之,古之儒生均通静坐之法,远的不说,大家熟知的谭嗣同、郭沫若均通静坐,郭老坚持了一生。中医院校的学子对之早就十分陌生了,更不用说其他专业了。

可见医者必须掌握多种治疗技术,方可应对复杂的疾病。针药并用,效果比较满意。儿科推拿可以免小儿服药之苦,是纯绿色疗法,患者易于接受。这些均是中医的优势,应该发扬。

七、验案举隅

例1:眼睑下垂

某男,85岁,左眼不能视物,眼睑下垂,睁眼无力,医院检查排除肌无力,建议中医治疗。脉结代,舌可。梅花针扣刺后背胸腰段、头部、颈外侧(大约天容到锁骨外三分之一处)、腹部,可以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治疗2个月,总计30次,痊愈。笔者治疗眼病数人,均能收效。其中一人白内障手术后遗症,不能睁眼,眼中干涩,觉眼中有沙子,痛苦不堪,治疗3次后,症状明显减轻。

例2.小儿发热

孙某,女,4岁,家长主诉患儿反复发热1年,每7、8天左右即发热。此次发热2天,体温39度。伴有咳嗽,流涕,纳差,脉浮数,苔厚腻。先是输液不效,后服用中药达半年之久,有用清热药者,有消积化食者,有温补脾胃者,多达百余剂。患儿举家不安。遂令其停服汤药,用推拿治疗。取穴天河水、八卦、清肝平肺,每穴推10分钟,一次热退,又推4次,舌苔退净,食欲大增。患儿家长感激万分,半年后其母因病来诊,说孩子一直很好。

按:年,笔者在山东中药医药大学全科医门诊,主操小儿推拿,取法李德修先生。家长闻风而至。推拿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效果甚好。三字经派儿科推拿取穴少,效果好,是其优点。然而推拿费时间,是其缺点。一般推一个要半小时。后来笔者采用梅花针、推拿、点穴为一体,时间大大缩短,一般推一个只需3~5分。效果不减。

例3、冻疮

夏某,女,32岁,就诊时间年12月。自诉每年冻手,从国庆节就开始冻手,三伏天身上、双手也感觉很冷,从不怕热,穿衣倍于常人。此次也是刚过国庆节双手就起冻疮,观其双手有多处冻疮,均未溃破,患处红紫,瘙痒疼痛。饮食一般,睡眠可,二便尚调。月经量少,周期可,颜色黑,有血块,经前腹痛,第一天最重。白带多。脉沉细迟。舌淡苔白。先用梅花针扣刺双手冻疮,令微微出血,治疗2次后,瘙痒、疼痛消失,共治4次,冻疮完全治愈。遂用督灸,嘱其1月1次,以彻底改变阳虚体质,以防来年复发,患者积极配合,灸治4次后,全身发热,月经如常,痛经消失,白带正常。

按:本例患者月经色黑,有血块,痛经,不可诊为瘀血,此是寒凝,血液运行迟缓。从脉象看沉主里,迟主阳气不足,细主血少。上研时,同室舍友马本绪擅用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笔者虚心求教学得此法,灸治一次需2~3小时,力量雄厚,对于虚寒病效果显著。

例4、震颤案

高某,女,58岁,就诊时间年7月。自诉双手颤抖1年多,严重时不能持物。多方治疗不效。问其饮食、二便,均可。舌淡红、苔白微腻、脉弦滑。患者见满室针灸者,自言服药甚多,不想吃药,能不能针灸治疗,遂为取眼穴肝区、胃区,均双侧,用半寸毫针刺之,留针10分钟。去针后按压1-2分钟,防止出血。2次见效,颤抖时间缩短,6次后治愈。彭静山先生眼针对于部分疾病效果确切,笔者时常采用,如中风初起、落枕、痛经、震颤、血压高等。此例脉弦属肝风,故取肝区;脉滑属痰湿,故取胃区。竟数次而愈,出于意料之外。笔者诊治此病多例,一般多在1-2月方可收显效。

例5、头痛

*某,男,70岁,就诊时间年12月。主诉头痛2年,每发以头撞墙,痛在右半侧,后背到头都发凉,服用止痛药、输液俱不效,一般发作7天可自行缓解。素有慢支病史30多年,平时身体较弱,易于感冒,大便可,小便频,夜间2~4次,饮食一般。此次发作7天,输液仍不能缓解,诊时以手抱头,不时呻吟,哀叹不止。脉弦紧数,舌淡苔白滑厚腻。先用手按压双风池,痛不可忍,按压10下,又按压耳后陷中,大约翳风处10下,当即痛止。患者破涕为笑。因家远求诊不便,不能连续治疗,遂用锋钩针钩割风池,另为疏方:麻*10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嘱温覆取汗。后患者之子因腰痛求诊,言治愈后未发。

按:笔者不谙手法,然此法简单易学。如头痛发作时,用此手法,一般当即止痛,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可取长效。唯脉数需要阐明,一般说脉数为热,其实不尽然,脉数有力,按之不减方为热,可用寒凉之品;如脉数无力多是气虚,脉数无力有热象者为阴虚,脉突然数者多为寒。如太阳伤寒麻*汤证,脉之所以数是因为寒邪外袭,正气趋表抗邪,脉焉能不数?经云:“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汤。”今年冬天笔者诊治外感甚多,多是经输液治疗不效者,一般迁延20天到30天不等,细问病情,其发病之初多是身体痛,恶寒,发热,医者不知辛温法,只知消炎、杀病*。中医一见发热多用清热解*之品,大悖仲景之法,良可慨也。经验证明凡是不误治者,一般1-2剂即愈。昔日农村老太太尚且知用红糖姜水法,今医者不知此法,是何缘故?

例6、面瘫

夏某,男,85岁,此是回忆病案。年春,笔者到同道付某处交流学习。付某言此老面瘫20多天,治疗效果不佳,取穴为:四白、大迎、地仓、颊车、翳风,并于太阳放血等。切脉浮弦,眼睛漏白,口向一侧歪,(当时未记笔记,归后整理忘记方向)鼓腮漏气,吃饭后留有食物残渣。翳风穴压痛。取健侧外关一穴,行泻法,治疗4次后,病减大半,患者信心倍增,6次治愈。

按:笔者治疗面瘫多例,此例年龄最长,故录之。此法学自济南针灸师袁云海先生,先生有“袁一针”之美誉,曾见先生用此法治愈数例面瘫患者。后仿效之,亦效。一般说来,面瘫急性期不宜针灸,其实只要预先告诉病人,取得病人的合作,也可针刺,法无定法,不可执一而论。尤其是远程取穴,更是安全可靠。如果配合挑刺肩胛骨内缘痛点,效果更好。

例7、肝脓肿

张某,男,66岁,就诊时间年11月。连续高热10天不退。家属代诉:患者10天前不明原因发热达40度。不咳嗽、不流涕。到医院输液3天热不退,医院检查诊为肝脓肿,遂住院治疗。又连续治疗7天,效果不显。其女邀笔者诊治。医院见患者面庞瘦削,脸色苍白,神识尚清,现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1点发热。问其所苦,语言低微。细问病情除发热外,尚有口苦,乏力,毫无食欲,已经5天不进食,靠输液维持。5日不大便,然按其腹部,患者眉头紧蹙,有痛感。触诊期门、日月皆无所苦。诊脉沉滑数实,越按越盛。诸医会诊,一致认为当用补,其女言从网上查看此病,也说当补。观其外在各证,似属虚,虚实之要,不逃乎脉。今脉实,不可妄用补益。遂断为少阳、阳明合病。先用梅花针中度手法扣刺头部各经、后颈部、骶部、颈外侧(从天容到锁骨外三分之一处,大约2厘米宽)。并疏方:柴胡24克,*芩9克,半夏9克,枳实9克,大*9克,赤芍9克,生姜三大片,大枣4个(开),生石膏60克。2剂,水煎服。第二天其女电话代诉病情,扣刺后当晚发热时间缩短1小时,服用中药1付后,解大便甚多,知饥索食。扣刺2次后发热最高38度,发热仅2小时。3天后,仅有微热,未测体温。病情稳定,患者面带喜色,脉转弦数滑,按之减。更方小柴胡加石膏,扣刺同前。5日后已无发热。患者可以自行到厕所解大小便,恢复甚快,其主治大夫感觉十分惊奇。后遂停服中药,单用梅花针扣刺,大约10次后停诊,嘱将息调摄。

按:凡诊病首诊虚实,其次才是寒热。虚实之要,不逃乎脉。有时外见症状与病情的本质不符。有矛盾症候,如何区分?答约:宗脉即可。如脉诊有疑似,结合腹诊,把握更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经验陈茂蒙九针治杂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