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第一篇鼻科学
1、P18梨状孔(pyriformaperture):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腭骨突起(下)共同形成梨状孔。
2、P18危险三角区:临床上指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由于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3、P19鼻阈(limennasi):鼻前庭与鼻腔交界处的一弧形隆起,又称鼻内孔。
4、p22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5、p24利特尔区(Little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为利特尔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此区称为利特尔区。
6、p24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静脉丛):颈内、外静脉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静脉血管网称之为克氏静脉丛。
7、p24易出血区:从解剖学角度考虑,可以把颈内、颈外动脉和静脉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网分别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是动脉性还是静脉性,故临床上笼统将该区成为易出血区。
8、p31生理性鼻甲周期(physiologicalturbinalcycle):又称鼻周期(nasalcycle),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为鼻周期,其生理意义的促使睡眠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9、p32鼻肺反射(nasopulmonaryreflex):以鼻黏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10、p82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手术以清除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为目的。即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如钩突切除术,前组筛窦开放术、额窦口开放术以及上颌窦自然口、蝶窦口扩大术等。
第二篇咽科学
11、p腺样体(adenoid):又称咽扁桃体,鼻咽顶后壁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呈橘瓣状,称腺样体。
12、p咽隐窝(pharyngealrecess):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区,称咽隐窝,其上方与颅底破裂孔临近,是鼻咽癌好发部位之一。
13、p咽峡(faux):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
14、p咽旁隙(parapharyngealspace):又称咽侧间隙或咽颌间隙,位于咽外侧壁(咽上缩肌)与翼内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仅一薄层筋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锥体。
15、p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主要由内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和外环(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16、p腺体样面容(adenoidface):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成为腺样体面容。(儿童6-7岁腺样体发育最大,本病多发生在3-5岁儿童)
17、pOSAHS: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征。诊断金标准为PSG,即检查每夜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
18、p呼吸暂停(apnea):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消失(较基线水平下降≥90%),持续时间≥10s。
19、p低通气(hypopnea):也称为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口气气流强度较基线水平降低≥30%,同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持续时间≥10s;或者口鼻气流强度较基线水平降低≥50%,同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3%或微觉醒,持续时间≥10s;
20、p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睡眠过程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总次数。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睡眠时间
第三篇喉科学
21、p环甲膜(cricothyroidmembrance):是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中央部分增厚,称为环甲中韧带。
22、p会厌前间隙(preepiglotticspace):会厌、舌骨会厌韧带和甲状舌骨膜的中间部分构成会厌前间隙,其内为脂肪组织。
23、p任克间隙(Reinke间隙):为声带黏膜层的浅层,是一层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过度发声或喉炎是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
24、p声门旁间隙:该间隙的界限是:前外界是甲状软骨,内下界是弹性圆锥,后界是梨状窝黏膜。原发于喉室的癌肿,甚易向外侧的声门旁间隙扩散。
25、p声带小结(vocalnoduless):又称为歌者小结,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26、p喉阻塞(laryngealobstruction):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成人发生较多。第四篇气管食管科学
27、纵隔摆动:气管异物部分阻塞一侧支气管,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使纵隔随呼气、吸气向两侧摆动。
第五篇耳科学
28、p道上棘(suprameatalspine):颞线之下,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个小棘状突起,名道上棘。
29、p道上三角区(suprameataltrangle):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稍凹陷的三角形区域,又称筛区,其深面为鼓窦。
30、p耳前切迹(incisuraanteriorauris):为耳屏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因此处无软骨连接,故在其间做切口可不损伤软骨而直达外耳道和乳突的鼓膜。
31、p光锥(coneoflight):用耳镜检查鼓膜时,自脐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系外来光源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当鼓膜内陷时光锥可变形或消失。
32、p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tube):位于聂骨鼓部与岩部交界处,颈内动脉管的外侧,上方仅有薄骨板与鼓膜张肌相隔,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mm,
33、p螺旋器(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所组成,是听力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34、p眼震(nystagniks):即眼球震颤,是眼球的一种不随意的节律性运动。
35、p纵行骨折(longitudinalfracture):最常见,占70~80%。多由颞部和顶部遭受撞击所致,骨折线雨岩部长轴平行。
36、p眩晕(vertigo):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37、p梅尼埃病(menieredisease):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38、p耳聋(hearingloss):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
39、四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称此四凹征。其程度随呼吸困难的程度而异,儿童的肌张力较弱,此凹陷尤为显著。
40、p听域: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在20~Hz范围之间(频率:Hz分贝:dB)
41、p听阈(hearingthreshold):声音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听觉,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称听阈。
42、p突发性耳聋: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三日内听力急剧下降。多单耳发病。
43、p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称为感音神经性聋。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大题
(一)鼻科学
1、p18外鼻的静脉回流
外鼻的静脉主要通过①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②内眦静脉又可经过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同。
特:面部静脉无静脉瓣,血液可以双向流动,鼻部皮肤局部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
2、p27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3、p27上颌窦的五个壁
(1)前壁:
(2)后外壁:肿瘤易侵犯,与翼腭窝会让颞下窝毗邻
(3)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
(4)上壁:最薄弱部位,易骨折,病变易侵入上颌眶内
(5)底壁:即牙槽突
4、p47鼻骨骨折的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尽早处理(2~3h内),一般不宜超过10天(最多不可超过2周),无错位性骨折无需复位,错位性骨折,多采用复合型复位,进入鼻腔用于鼻骨复位的器械不能超过两侧内眦的连线,以免损伤筛板。
5、p58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
6、p60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鼻痒、阵发性咳嗽、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减退。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和程度,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1)避免接触过敏原;(2)药物治疗(非特异性治疗);(3)免疫治疗(特异性治疗)。从疗效和安全性角度考虑,上下呼吸道联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有时可联合用药。
7、p64鼻息肉的概念、临床表现
[概念]: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1)症状:①鼻塞:鼻息肉多为双侧发病,单侧者较少,常表现为双侧鼻塞病渐加重为持续性;②鼻涕:鼻溢液鼻腔流黏液样或脓性涕,间或为清涕,可伴喷嚏;③嗅觉障碍:嗅觉功能障碍多有嗅觉减退或丧失;④耳部症状:当鼻息肉或分泌物阻塞咽鼓管口,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⑤其他:继发鼻窦症状息肉常阻塞并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患者出现鼻背、额部及面颊部胀痛不适;(2)体征:局部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淡*或淡红色的半透明肿物,带蒂或广基,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
8、p67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①鼻塞:为主要症状。②鼻出血③头痛④邻近器官症状:可继发鼻窦炎和上感。
[诊断]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大部分人有鼻中隔偏曲,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有临床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并经检查有鼻中隔偏曲者,方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亦即病理性鼻中隔偏曲。诊断时除应注意观察偏曲的部位、类型及毗邻关系外,尚需排除鼻中隔黏膜增生肥厚,以及其他病变引起的鼻中隔偏曲。
[治疗原则]:有临床症状的鼻中隔偏曲需行手术矫正。常见的方法有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9、p70鼻出血的好发部位、病因、治疗原则
[部位]:儿童、青少年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中老年多发生在鼻腔后段鼻-鼻咽静脉丛(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原因]:(1)局部病因:外伤、炎症、肿瘤、其他(鼻中隔疾病、鼻腔异物)
(2)全身病因: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等);②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③血液病(A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B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白血病等);④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⑤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⑥中*;⑦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有家族史;⑧内分泌失调
[治疗]:长期、反复、少量出血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大量出血者需先立即止血,再查找病因。相对于鼻腔前部出血,碧清后不得出血多源于动脉,出血量较大,且难以控制;大量出血者常情绪紧张和恐惧,故应给与安慰,使之镇静。首先了解哪一侧鼻腔出血或首先出血,然后仔细检查鼻腔,进而选择适宜的止血方法达到止血目的。
(1)一般处理:取坐位或半卧位,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按休克急救。
(2)鼻局部处理: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10-15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常采用的止血方法有:①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②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可有以下4种方法: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鼻腔纱条填塞、后鼻孔填塞法、鼻腔或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③血管结扎法:对严重出血者采用此法;④血管栓塞法
(3)全身治疗;①镇静剂②止血剂(血凝酶、卡巴克络、云南白药胶囊、PAMBA等)③维生素C、K4、P④严重者需住院观察⑤有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
(4)其他治疗
10、p76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因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故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儿童可有呕吐、腹泻、咳嗽等消化道和下呼吸道症状。
(2)局部症状:①鼻塞:为鼻粘膜炎性肿胀和分泌物蓄积所致,多为患侧持续性。②脓涕:难以擤尽,涕中可带血。③头痛或局部疼痛:为本病的最常见症状。④嗅觉改变:因鼻塞而出现的传导性嗅觉减退。
[诊断]:详细询问和分析病史,如在急性鼻窦炎缓解过程当中出现上述症状,应首先考虑本病。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11、p80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者首选药物治疗,无改善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伴有鼻息肉或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者首选手术治疗;围术期任需药物治疗。
12、p77各鼻窦炎症引起头痛的特点?
(1)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颌部痛,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疼痛或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
(2)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甚至消失次日重复出现。
(3)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前组筛窦炎的疼痛有时与急性额窦炎相似,有组筛窦炎则于急性蝶窦炎相似。
(4)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早晨轻,午后中。
13、鼻腔血管分布
(1)动脉①眼动脉(颈内动脉分支):分出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②上颌动脉(颈内动脉分支):分出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腭大动脉
(2)静脉回流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的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鼻腔上部静脉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克氏静脉从(鼻中隔前下部出血的主要来源)鼻咽静脉从(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14、儿童鼻窦炎病因
①鼻窦窦口相对较大,鼻腔感染易经窦口侵入鼻窦;②机体抵抗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均较差,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故常继发鼻窦炎③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影响鼻及鼻窦通气引流④免疫性疾病或特应性体质⑤在不清洁水中游泳或跳水⑥易发生鼻腔异物、鼻外伤而继发感染。
(二)咽科学
1、p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多见于化脓性;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可因高热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2)局部症状:以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腭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色脓点。
[治疗]:(1)一般治疗:适当隔离,卧床休息,多饮水。舒通大便、咽痛较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2)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3)局部治疗: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或1:呋喃西林液漱口。
2、p扁桃体的血管腭扁桃体的血管供应十分丰富,动脉有五支:
①腭降动脉,②腭升动脉③面动脉扁桃体支④咽升动脉扁桃体支⑤舌背动脉;扁桃体的静脉血先流入扁桃体包膜外的扁桃体周围经脉从,经咽丛静脉及舌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3、p慢性扁桃体的临床表现、诊断、
[分型]: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
[诊断要点]:①扁桃体炎发作史,②扁桃体隐窝有脓栓或挤压溢脓③扁桃体与前后有瘢痕粘连,④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红色⑤注意:其炎症程度与扁桃体大小无关。
4、p扁桃体切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证]:(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
(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应慎重。
[禁忌症]:(1)急性炎症时,一般不施行手术;
(2)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一般不手术;
(3)严重全身疾病,如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等;
(4)急性传染病流行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期间,不宜手术;
(5)妇女月经前和月经期、妊娠期,不宜手术;
(6)患者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者,不宜手术。
5、p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①咽鼓管咽口受阻,并发分泌性中耳炎;②鼻部症状: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③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阵咳,易发气管炎;④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即“腺样体面容”;
(2)全身症状:主要为慢性中*及反射性神经症状。表现为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磨牙等症状。
6、p鼻咽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病因]①遗传因素②EB病*③环境因素
[病理]:多发生于鼻咽部咽隐窝(左右各一)和顶后壁(一个);鼻咽癌98%属分化鳞状细胞癌
[临床表现]①鼻部症状:早期可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擤鼻涕中带血,时有时无瘤体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引起鼻塞,始为单侧,后为双侧;②耳部症状: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可引起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临床上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转移常出现在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④脑神经症状:发生于咽隐窝的肿瘤,易破坏颅底骨质或通过破裂孔和颈内动脉管侵犯岩谷尖引起V、VI对脑神经损害,累及IV、III、II对脑神经出现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等症状;侵犯咽旁间隙或因转移淋巴结压迫引起IX、X、XII对脑神经损害出现软腭瘫痪、反呛、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⑤远处转移:晚期可出现,常见转移部位有骨、肺、肝
[检查]:间接鼻咽镜检查,X线检查,活检
[治疗]:放射治疗(首选),手术
7、pOSAH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1)症状:①睡眠打鼾、呼吸暂停;②白天嗜睡;③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④晨起口干、咽喉异物感,晨起后头痛,血压升高⑤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尿液次数增多甚至夜尿⑥烦躁、易怒或抑郁等性格改变,一般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⑦儿童患者可出现颌面发育畸形、生长发育迟缓、胸廓发育畸形、学习成绩下降等表现。
[诊断]诊断金标准为PSG,即检查每夜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
[治疗]根据病因、病情程度、阻塞方面和全身情况不同,采用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
(1)一般治疗:锻炼、减肥、戒烟、戒酒、侧卧睡眠、良好的睡眠习惯与生活
(2)非手术治疗:①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②口腔矫治器治疗③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是治疗OSAHS的重要手段之一。
8、p咽炎检查
(1)慢性单纯性咽炎: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附着在黏膜表面(2)慢性肥厚性咽炎: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显著增生,多个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咽侧索亦充血肥厚(3)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常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褐色痂
(三)喉科学
1、pp小儿喉部解剖特点:
①声门区相对成人较小
②小儿喉部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肿胀。
③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3个月的婴儿,其环状软骨弓相当于第4劲颈椎下缘水平。
④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较成人软,行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触诊时,其感觉不如成人的明显。
2、p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走形特点和临床意义
3、p急性会厌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可有昏厥、休克,老人和儿童可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2)局部症状:咽喉痛、难下咽、气难喘,语不清,少声嘶(3)检查:①急性病容、吸气性呼吸困难②口咽部多无明显改变③可见会厌明显充血、肿胀,严重时呈球型,④儿童不能配合,故不易行间接喉镜检查⑤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核左移⑥儿童呼吸困难比成人更易出现且更严重
[治疗](1)抗感染及消肿(2)切管切开术(3)其他
4.p急性喉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可有畏寒、发热、乏力(2)局部症状:①声嘶②咳嗽、咳痰③咽痛④呼吸困难(3)检查:喉黏膜不同程度充血,声带由白色变为粉色或红色水肿;严重时可见粘膜下充血。
[治疗](1)控制用声:少讲话(2)雾化吸入(3)药物应用(4)辅助药物
5、p喉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1)进行性声音嘶哑(2)咳嗽、血痰、疼痛、咽喉不适、异物感(3)进食呛咳(4)呼吸困难(5)吞咽困难(6)颈部包块
[诊断](1)喉镜(2)触诊(3)强化CT(4)病理学检查(5)活体组织检查(6)细胞脱落学检查
[鉴别](1)喉结核(2)喉乳头状瘤(3)喉梅*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为主、辅助放化疗
6.p喉阻塞的分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声嘶、发绀;
[临床分型]: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有轻度吸气性呼吸苦难、稍有吸气性喉喘鸣及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二度:安静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和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症状,脉搏正常(因炎症引起者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若为异物,应尽快取除。);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较响,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由炎症引起,喉阻塞时间较短者,密切观察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四度:呼吸极度困难,患者坐立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心律不齐、脉搏细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立即行气管切开术,病情紧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
[治疗原则]:对急性喉阻塞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因地制宜,迅速解除呼吸困难,以免造成窒息或心力衰竭。常采用的方法有:吸氧、除病因(异物)等,对症治疗,严格掌握气管切开指征。
7.p气管切开术适应症及术后并发症
[适应证]:①喉阻塞:3-4度喉阻塞,OSAHS;②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神经因素、肌肉因素、胸部外伤等):主动排痰困难;③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颌面、口腔、咽喉手术、某些颈椎手术;④长时间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
[术后并发症]:①皮下气肿(最常见);②纵隔气肿;③气胸;④出血;⑤拔管困难。
(四)气管食管学
1、p食管存在几处生理狭窄,如何形成?
第1狭窄是食管入口,距上切牙16cm,由环咽肌收缩而致,是食管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最易嵌顿于此处。由于环咽肌牵拉环状软骨抵向颈椎,食管入口通常呈额位缝隙,吞咽时才开放。食管镜检查时,不易通过入口,可待吞咽时进入。
第2狭窄,距上切牙23cm,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食管镜检查时局部可见搏动。
第3狭窄,距上切牙27cm,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为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所致。由于第二、三狭窄位屿邻近,临床上合称为第二狭窄。
第4狭窄,距上切牙40cm,相当于第10胸椎平面,为食管穿过横膈所致。
2、p为什么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右侧主支气管较粗短,约2.5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25°角。左主支气管细而长,约5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45°角。因此,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3、p气管异物的临床分型的各期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⑴异物进入期: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时立即引起剧烈咳嗽及憋气甚至窒息,随异物深入症状可缓解。
⑵安静期:异物停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一段时间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特别是异物较小停留在小支气管内时,可无任何症状。
⑶刺激与炎症期:异物刺激局部粘膜产生炎症反应并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咳喘、痰多等症状。
⑷并发症期:有支气管炎和肺炎、肺脓肿时,表现为发烧、咳嗽及咳脓痰、呼吸困难等。异物阻塞气道影响通气时,由于缺氧,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而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紫绀,心率加快,肝增大等。此外,可引肺不张、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使细支气管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发生气胸、纵隔或皮下气肿。
(五)耳科学
1、p中耳的鼓室六壁
外壁:由骨部和膜部构成,膜部即鼓膜。
内壁:鼓岬、前庭窗(卵圆窝)、怅窗(圆窗)、面神经管凸、半规管突、匙突
前壁:颈内动脉,为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咽鼓管的鼓室口
后壁:面神经垂直段、鼓窦入口、砧骨板、锥隆起
上壁:鼓室盖
下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
2、p耳的空气传导途径
3、p耳源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全身疾病眩晕的区别
[耳源性眩晕]突然发病,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或摇摆,与头位变动有关,伴耳鸣、耳聋、律动性眼颤。每次眩晕持续时间短,一般为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多不超过数日,有自行缓解和反复发作倾向。如梅尼埃病、迷路炎、耳*性药物中*等。周围性眩晕豆瓣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间为数秒到数十秒,与头位有关。上半规管裂的眩晕易被强声刺激诱发。
[中枢性眩晕]起病较慢,有摇晃即浮动感,较少景物旋转感,发作与头位变动无关,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但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即各种不同类型的眼震,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常常持续数十日以上。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中枢缺血性眩晕常常伴有眼黑、眼冒金花等症状。中枢性眩晕时眩晕症状较轻,而平衡紊乱和步态不稳表现突出。
[全身疾病眩晕]表现不一,如有漂浮感、麻木感、倾斜感和直线幻动等。多见于高血压、严重贫血、心脏病、脑外伤后遗症、低血糖、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颈性眩晕的特点是扭颈后出现眼黑晕厥。
4.p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涕,婴幼儿咽鼓管粗短直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
[临床表现]症状;耳痛(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穿孔流脓后耳痛减轻),听力减退及耳鸣,流脓,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伴呕吐腹泻),全身症状,耳痛耳漏体征: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到血管,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有”灯塔症“。
[鉴别诊断]急性外耳道炎、疖肿(耳内疼痛、耳廓牵拉痛明显,一般听力正常,乳突区无压痛)急性鼓膜炎(大多并发于流感及耳带状疱疹,一般无鼓膜穿孔)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5、p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单纯性、骨疡型和胆脂瘤型。
5、p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
7.p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感染途径、分类
[感染途径]痛过骨壁缺损区扩散,经解剖通道或未闭骨缝扩散,经血行途径扩散。
[并发症]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
颅外并发症:耳后鼓膜下脓肿、耳下颈深部脓肿、岩尖炎、岩锥炎、迷路炎、周围性面瘫等
8、p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9、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概念]: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表现:包括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以及耳胀满感.(1)眩晕:多呈突发旋转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患者神志清醒,眩晕持续短暂,多20分钟至数小时。(2)听力下降:波动性听(3)耳鸣:多出现在眩晕之前,初为持续性低音调吹风声或流水声,后转为高音调。(4)耳胀满感:发作期患侧耳内或头部有胀满,沉重或压迫感。
[诊断]:(1)发作性旋转性眩晕2次或者2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障碍。(2)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听觉重振现象。(3)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治疗: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以及解除迷路积水为主的药物综合治疗或手术治疗。
10、耳聋的分类、分级
[分类]传导性聋,感音性聋(中枢性聋、神经性聋、感音性聋),混合性聋。
[分级]轻度26~40db,中度聋41~55db,中重度聋56~70db,重度聋71~90db,极重度聋91db以上。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适时进行听觉语言训练,适当应用人工听觉。预防比治疗更有效。
11、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病因
①小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较成人低(短、平、宽)。
②咽部与鼻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处于不同程度增生肥大状态,腺样体沟裂或扁桃体隐窝容易隐藏细菌和病*,由此蔓延引起中耳感染的机会多。
③中耳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防御能力较差。
④机体抵抗力差,易感染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传染病,并发中耳感染较多。
12、耳源性脑脓肿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初期(起病期)历史数天,有轻度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细胞数及蛋白量轻度或中度增加。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2.潜伏期(隐匿期)历时10天至数周,此期症状不定,轻度不规则的头痛,乏力,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不规则低热,精神抑郁,少语,嗜睡或易兴奋。
3.显症期:最常见,症状最典型。(1)一般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嗜睡为首发临床症状。(2)颅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3)局灶性症状:大脑颞叶脓肿,小脑脓肿。
4.中末期:昏迷加深,血压升高,脉搏减弱,对侧肢体偏瘫,瞳孔散大
13、中耳胆脂瘤的手术目的
①彻底清除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的胆脂瘤,肉芽、息肉以及所以病变的骨质和黏膜等;②重建听力,术中尽可能保留与传音功能有密切关系的中耳结构,如听小骨、残余鼓膜、咽鼓管黏膜,乃至完整的外耳道及鼓沟等,并在此基础上一期或二期重建听力;③力求干耳;④防止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发生。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