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儿童期接受急诊腹部手术的最常见的适应证。儿童和成人都会发生阑尾炎,一个人一生中患阑尾炎的风险是7%~9%。
症状
阑尾炎的症状包括:肚子痛(可能有人认为是“胃痛”)、呕吐、厌食、发热(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后24~48小时)。
病因
阑尾炎最常由阑尾腔的梗阻引起。粪便、未消化的食物、其他异物、阑尾上皮层肥大的淋巴滤泡或者阑尾本身弯曲或扭曲都可能是造成阑尾腔梗阻的原因。
诊断
大多数孩子的阑尾位于右下腹,但有些孩子的阑尾可以位于上腹部或腹腔左侧(比如,在先天性肠道位置异常、全内脏反位的儿童中,以及膈疝、腹裂和脐膨出修复术后)。
对于所有肚子痛及医生检查时出现腹部压痛的孩子,都应考虑到阑尾炎。如果没有阑尾炎典型表现或临床上不能排除阑尾炎可能性,医生可能要求做超声和CT(单独或联合使用),有时候使用MRI(磁共振成像)也能及时获得与CT相近的诊断准确度。CT有辐射,而磁共振成像没有辐射暴露。
有时候肚子会痛得难以让医生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这时推荐对疑似阑尾炎患儿给予镇痛,包括必要时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比如,吗啡)。以前不鼓励给阑尾炎患者镇痛,因为那时人们误以为镇痛会掩盖症状,但在儿童中进行的试验表明,使用静脉用阿片类药物来控制疼痛并不会明显影响阑尾炎的诊断。
治疗
所有患阑尾炎的孩子都需要根据脱水程度接受液体复苏、镇痛,以及针对肠道菌群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建议对早期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而不是开腹阑尾切除术。早期阑尾炎是指没有穿孔迹象的阑尾炎。
推荐对非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在术前预防性给予广谱抗菌药物,一旦确诊阑尾炎就应尽快给予抗菌药物,并且至少在做手术切口前的30~60分钟给药。
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在切除术后不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药物,而穿孔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应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酮咯酸是术后疼痛用药的绝佳选择。待患儿能正常饮水后改为口服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氢可酮。以前并不鼓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因为理论上有出血风险。但一些研究探讨了在其他更可能出血的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术)术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现非甾体抗炎药不会增加出血。
当阑尾已经发生穿孔或坏疽时,考虑为晚期阑尾炎。若晚期阑尾炎患儿没有阑尾肿块和脓肿,推荐行紧急阑尾切除术。如果有阑尾肿块和脓肿,则可能要延迟手术;先使用抗生素治疗并观察,在缓解后再切除阑尾。对于因晚期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推荐在术后静脉用抗菌药物。很多小儿外科医生将疼痛缓解、肠道功能恢复、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和不发热作为停用静脉用抗菌药物的指标,美国小儿外科协会(APSA)也认可这一做法。术后疼痛最初应通过胃肠外阿片类镇痛药控制(如,吗啡)。应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可能要辅以胃肠外酮咯酸或对乙酰氨基酚。一旦患儿能够很好地饮水,可改为口服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氢可酮或羟考酮。
欢迎点右上角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