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只有按唯物辩证法和整体观分析医学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对于感染性疾病,我们不能停留在感染就是本质的认知层面,实际上感染是疾病的现象,为什么感染才是疾病的本质。等搞明白了人生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看病,就能像人站在高处看迷宫一样清楚。
《饥寒论》中说:人生于温饱,死于饥寒;病是人体物质供需矛盾的体现,病的实质是饥寒的程度或其质变的类型,分为“饥寒、肿、破、少、多”五证。前面的证大多能治好,后面的证大多治不好,所以,对人来说防病重于治病。
病的发生发展也遵循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健康的状态
所谓健康,就是人体处于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营养平衡、免疫平衡、微循环正常、新陈代谢正常,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状态。
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吃饱、穿暖、不妄为”。
饥寒的出现
病是在人出生以后开始发生的。
人在婴儿期一般不存在“妄为”和“穿不暖”的情况,但不管是母乳或人工喂养,营养摄入若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此即为“饥”),就会造成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不良,导致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其中也包括人的免疫功能低,这时人就容易被外邪伤害,从而进入病的状态。最常见的外邪是“风寒”,所以,人体进入了病的状态,实质就是人体出现了“饥寒”。
病就是人体失去了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的状态,进入了“正气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人体处于“营养失衡、免疫失衡、微循环失常、新陈代谢失常,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正常”的状态。
中医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其中是“饥”造成人体“虚”,人体“虚”就容易受“寒”。所以,人体有“饥”就有“寒”,而且是“饥”越重,“寒”越重。实质就是人体的“营养失衡”越重,“免疫失衡”就越重。
由此可知:“饥寒”就是病根。
在这个阶段,病的症状取决于饥的类型;病的轻重主要取决于饥寒的程度。
营卫不和的出现
饥寒出现后,若不能及时纠正,只会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最终从“量变发展到质变”。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饥寒是内因,外邪是外因,内因形成以后,遇到什么外邪,人体就会发生什么疾病。
最常见的外邪是“风寒”(这里面包括病*等),所以,人一开始出现的疾病大多是感冒。
感冒的实质是人体发生了Ⅰ型超敏反应,这是饥寒的第一次质变。
Ⅰ型超敏反应发生部位是全身的皮肤和粘膜,病理是以充血、水肿、渗出为主的炎症反应。
其中包括血管壁也发生了炎症,大、中、小、微血管都受影响。尤其是微循环的微血管,因为管径小,受影响大,会导致微循环不良。
中医所说的“营卫”,其中“营”,是指动脉血给组织带来的营养功能;“卫”是指淋巴为主的免疫功能。
感冒时出现的状态是:一方面微循环不良,组织营养获得不够,也就是“营”不足;另一方面免疫功能亢进,也就是“卫”太过,因此在人体形成了“营卫不和”的状态。
超敏反应的发作期有时间性,不会一直持续存在,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缓解,从而进入相持期。
因此,感冒以及很多病给人的印象是可以自愈,实质上并没有好,只是症状表现的不那么强烈了。
所以,感冒一定要正确、彻底治愈,否则就会引起终生性的危害。
脾虚的出现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
感冒后,消化系统的粘膜同样发生了充血、水肿、渗出。若感冒没有治愈,当然这是最常见的。那么消化系统的这种炎症就一直存在,于是,人开始出现对食物的摄入减少,吃得少,消化不良、吸收不好等问题,结果就是人体获得营养不足,这加重了饥寒,使人体进一步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注意:以上还不是中医所说的“脾虚”,虽然一般人认为这就是“脾虚”,实际上这只是人体获得营养不够。
中医脾的功能主要是“统血、运化、升清”,简单说就是主管血的分配,也就是微循环的功能。
感冒时,微循环因为血管壁的粘膜发炎而不良,结果就是组织的营养获得不足,代谢产物运走不畅。这直接影响组织的结构正常和功能正常,这就是“脾虚”的实质。
血痹的出现
脾虚是全身性的,对身体各脏器都有影响,但具体某个组织受影响的程度却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不同,所以,每个人生病的部位不同。
决定人生病部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血痹”。
所谓“血痹”,中医说是“血行而不反其空”,意味着组织得不到正常的血液供应。简单说就是,哪个脏器得不到正常的血液供应就要生病。
其中的道理是:血液循环差的部位,新陈代谢差,结构和功能就差,因此会形成“越虚越病,越病越虚”的恶性循环。
比如:过敏性鼻炎的病理就是鼻粘膜微循环不良。
另外,得不到正常血液供应的组织越多,不但病的组织越多,而且消耗不掉的营养就越多,这些营养会以脂肪的形式蓄积在人体内,从而使人体发胖,并因此引起新的疾病。这就是为什么人成年后普遍会“发胖、体虚、多病”的原因。
病的发展
感冒是病的开头,如果没有及时正确治愈,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疾病,但这都只是饥寒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而已。
简单说:病都是饥寒这一根藤上结的瓜,而“饥寒、营卫不和、脾虚、血痹”等是重要的病机,也是导致每个人多病早衰的根本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并与外界空气接触;呼吸系统通过呼吸随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直接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风寒”(温差)是最常见的因素,在人体已经虚弱敏感(营养失衡、免疫失衡)的情况下,最先发生的就是感冒。因此,呼吸系统疾病最早见到和最多见到。
感冒没有及时正确治愈,全身的皮肤和黏膜就持续存在超敏反应,虽然是表现不强烈的相持期,但性质不变(表现为肿证),依然存在充血、水肿、渗出。这个情况是影响人终生的,随着时间延长,量变发展到质变(但具体到一个人,时间长短不一样),就会依次发生Ⅱ、Ⅲ、Ⅳ型超敏反应,表现出“破证、少证、多证”。
就呼吸系统而言,后面会主要表现为什么病又受各种因素影响。
流鼻血:常见于小孩,多为病*性感冒治疗不彻底,影响了凝血功能,表现为感冒症状减轻后长期流鼻血,这属于“破证”。
过敏性鼻炎:包括鼻息肉、鼻中隔屈曲、空鼻症等等,这些都是有联系的病。就是感冒未治愈的表现,人体存在Ⅰ型超敏反应,局部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解决问题。
扁桃体肥大:包括腺样体肥大、咽部淋巴滤泡增生、肥厚性咽炎、肺部结节、肺纤维化等,这些都是感冒没及时治愈,引起了Ⅳ型超敏反应,表现为“多证”。
鼻窦炎:这里包括中耳炎、肺炎等,是感冒没及时治愈,引起了Ⅱ型超敏反应,表现为“破证”。
慢性气管炎:包括哮喘、肺气肿等,就是感冒没及时彻底治愈,Ⅰ型超敏反应反复发作。
消化系统疾病
感冒没有及时正确治愈,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引起一系列疾病。
龋齿:包括牙周炎、牙髓炎,牙龈出血、口臭、口腔溃疡等;都是感冒没及时彻底治愈,牙龈粘膜有Ⅰ型超敏反应造成的,至于吃糖、碳酸饮料、刷牙不彻底等这些因素倒在其次。
胃炎: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肠炎、消化系统的息肉、痔疮、肛裂、肛旁脓肿等,首先都是因为感冒没有治愈,粘膜上有Ⅰ型超敏反应,后期发展为Ⅱ、Ⅲ、Ⅳ型超敏反应造成的,表现出“破证、少证、多证”。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使人从此以后吃得少,消化不好、吸收不好,使营养匮乏,影响全身。
注意:同样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变得更能吃,不知道饱,吃撑了才知道。
这样的人,挑食、口味重、吃完饭腹部不舒服,容易肚子疼、大便不正常、不是干就是稀,臭,解大便不舒服,大便沾马桶。
心血管系统疾病
感冒没有及时正确治愈,对心血管系统同样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只是大部分一开始不明显,后期等发现了又大部分治不好。
高血压其实只是个症状,是由感冒没及时彻底治愈,血管壁粘膜有Ⅰ型超敏反应造成的,后期可发展为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同样会引起心脏病,包括心源性猝死、心肌缺血、冠心病、心梗、动脉壁夹层、动脉血管斑块、脑动脉硬化、脑梗、脑出血、老年痴呆等等。
其他脂肪肝、高血脂、肥胖、糖尿病、肾炎、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癌症等等疾病,无非是在感冒没有治愈,Ⅰ型超敏反应没有消除的基础上,发展为Ⅱ、Ⅲ、Ⅳ型超敏反应,各个系统又相互影响造成的。
只要人体有了“饥寒”迟早要生病,若感冒阶段(肿证)没有治愈,必然引起其他更麻烦的疾病(破、少、多证)。只是这个过程或快或慢,快的让人措手不及,慢的让的觉得和感冒没有关系,但都于事无补。唯有早早认识到生病是怎么回事,早早预防,尽可能让人不生病才最有价值。
“智者畏因,俗者怕果”,“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写这些话只是提醒君子哪里有危险而已。
我认为:人不是把病治好了,身体就健康了,而是身体健康了,人就不得病了,二者有原则性的不同。
对于医学问题,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热闹,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独立、全面的思考、更要通过实践探求本质,最终形成自己的主见。
我认为:能让人少生病的医生的实际价值远大于等人病了能治好的医生!
所以,我的《饥寒论》有两个目标:
1、让孩子从小到成年生病少,身体好,病了吃点药就能好,不需要打针、不需要住院;这一点已经能普遍做到。
2、让人的身体在六、七十岁时依然保持得像三四十岁之前那样健康,能为所欲为。比如:血压不高、血糖不高、血脂不高、头发白的晚、皱纹不多、各个器官功能也都正常。这一点正在验证。
*医生所写的一部分书:
《人体营养、免疫和微循环管理学概论》
《把衰老推迟20年》
《健康的秘密》
《青萍之末》
《一家之言》
《雅望》
《前列腺炎以痈论治》
《随心所欲》
《饥寒论》
《用现代科学知识讲中医的理论和概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