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重点
第一章口腔颔面部解剖生理
(一)牙的组成
1.牙的外部观察牙从外部观察可分为牙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
2.牙的剖面观察通过纵剖面观察,牙体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三种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一种软组织(牙髓)
(二)牙的分类
1.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可将牙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
切牙的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
尖牙的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
前磨牙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并具有捣碎食物的作用。
磨牙的主要功能为磨细食物。
2.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的久暂可将牙分为乳牙和恒牙。
1)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乳牙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全部萌出。6~13岁期间,开始脱落
2)恒牙: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恒牙共28~32个
(三)牙的功能
1.咀嚼功能
2.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
3.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四)牙周组织
由牙槽骨,牙周膜,牙龈和牙骨质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支持牙。
(五)牙萌出的顺序和时间
(六)牙冠各面的命名
1.唇面或颊面
2.舌面或腭面
3.邻面
4.牙合面和切嵴
(七)牙列的分类
1.乳牙列
2.混合牙列
3.恒牙列
(八)口腔的骨骼
上颌骨:大致可分为一体和四突
上颌体
上颌体:呈锥体形,分为前、后、上、内四面,中央有颌窦。
四突
1)额突
2)颧突
3)腭突
4)牙槽突
2.下颌骨
下颌体
下颌支
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九)口腔颔面部肌肉
1)表情肌
面部表情肌的运动由面神经支配
三叉神经管感觉
2)咀嚼肌
1.颞肌
2.咬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十)唾液腺
1)腮腺:腮腺分泌之浆液由腮腺管经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应的腮腺管乳头排入口腔。
2)下颌下腺:为第二大唾液腺,由浅深两部组成,被下颌下腺鞘包绕,位于两侧下颌下三角内,属浆液性为主的混合性腺。
3)舌下腺:位于口底黏膜的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的舌下区。分泌液主要为黏液,含有少量浆液。
(十一)口腔颌面部血管
1)面动脉:在跨越下颌骨下缘处位置表浅,当颜面部中下区域损伤出血较多时,可压迫下颌骨下缘止血。
2)颞浅动脉:在颧弓根部上方,解剖位置恒定且表浅,皮下可扪到动脉搏动,用来测脉搏和压迫止血
(十二)口腔颌面部神经
1)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2)面神经
1.颞支
2.颧支
3.颊支
4.下颌缘支
5.颈支
(十三)口腔的境界和分布
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将口腔分为前外侧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的固有口腔两部分。
口腔前庭及表面解剖
1.口腔前庭沟
2.上、下唇系带
3.颊系带
4.腮腺管乳头: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
5.磨牙后区
6.翼下颌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脓肿口内切口的标志
7.颊脂垫尖
(十三)腭
1)硬腭
2)切牙乳头:是鼻腭神经局部麻醉的表面标志
3)腭皱襞:位于硬腭前部,为自腭中缝前部向两侧略呈辐射状的软组织嵴
4)上颚硬区及上颌隆突
5)腭大孔:其黏膜凹陷为腭前神经麻醉的表面标志。
(十四)舌
舌背
1.丝状乳头,司感觉。
2.菌状乳头,司味觉。
3.轮廓乳头,司味觉。
4.叶状乳头,司味觉
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1.舌的血液供应来自舌动脉,舌后1/3尚有咽升动脉的分支。舌的静脉有舌动脉的伴行静脉和舌下神经的伴行静脉,二者注入舌静脉。
2.舌的淋巴管极为丰富,最终汇入颈深上淋巴结
3.舌的一般感觉和味觉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支配,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支配,舌后1/3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支配,但舌后1/3的中部由迷走神经支配。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口腔检查常用器械有口镜、探针和镊子。
1.口镜:由口镜头和柄构成。金属口镜柄可用于叩诊牙齿。
2.探针可以用来探査牙面的窝、沟、点、隙是否存在龋坏,牙齿有无裂纹及发现邻面的隐匿性龋洞,探查牙齿感觉过敏点;检査充填体有无悬突及人造冠的密合程度;检査皮肤或黏膜的感觉功能。
3.镊子为口腔专用镊子,用于夹取敷料、药物、材料及异物等,或夹持牙齿以检查牙齿的松动度。一次性的口腔镊子不宜用于叩诊牙齿。
牙髓活力测验
1.冷诊法
2.热诊法
3.牙髓电活力测验:(通读)利用微弱电流通过牙体硬组织,传导至牙髓神经,引起兴奋,产生知觉,来判断牙髓的活力。測试时,先将牙面擦干,严格隔离唾液,将牙膏置于牙髓电活力测验计的探头上,然后置于被测牙面上,将活力计点位从“0”开始逐渐加大到患者牙齿有刺激感觉时,记下测试计数值,同样要和对照牙比照。测验时应注意诊断电极不可接触黏膜组织,以防止烧伤;诊断电极不要置于充填体、齲洞或暴露的牙本质上,否则得出的结果不具可比性。牙髓对刺激的反应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而在月经期、妊娠期、精神紧张时可能反应增强
牙科X线摄影
1.是最常用且经济的检查方法(通读)
2.牙片(根尖片)可观察到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牙周膜及牙槽骨等结构。常用于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伤和牙周病的检查及其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
3.下颌骨侧位片显示下颌体磨牙区与下颌升支,常用于检查下颌骨的各种病变
4.曲面断层摄影:口腔颌面部特有的检查方法,优点是一次曝光即可将全口牙齿包括恒牙胚,以及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颎下颌关节等部位的体层影像显示。对牙体和颌骨囊脚、肿瘤、外伤、炎症、发育异常及多生牙、阻生牙等方面的X线诊断有价值
第三章牙齿疾病
(一)龋病
1.定义: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牙体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2.病因
(一)细菌因素:变异链球菌,其次是乳杆菌和放线菌
(二)食物因素
(三)宿主因素
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
牙齿的形态与结构,
(四)时间因素:龋洞需1.5~2年时间
3、好发牙齿及好发部位
龋病好发牙齿:
恒牙患齲率顺序为
36,46(下颌第一磨牙)37,47(下颌第二磨牙)16,26(上颌第一磨牙)17,27(上颌第二磨牙)15,25,35,,12,13,21,22,,32,3,41,42,43
4.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病变的深度分为浅、中、深龋
浅龋:齲损只限于釉质或牙骨质内的早期病变。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时亦无反应。
中龋:龋病进一步发展到牙本质浅层时,牙齿的色、形、质均发生明显改变。患者对冷热酸甜刺激(尤其是酸甜等化学刺激)敏感,刺激消除后症状立即消失,探诊时洞底质软、有酸痛感
深龋: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即为深龋。患者自觉症状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患牙对冷热刺激,尤其是对冷刺激敏感,程度比中龋强烈。当食物嵌入龋洞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致使患者不敢用患侧咀嚼。临床检查时,可见很深的龋洞,探诊洞底或用冷水滴入窝洞时敏感或感觉疼痛,而用冷热刺激测试正常牙面时感觉正常,在去除龋坏组织后,见洞深已达牙本质深层,但未穿透牙髓腔,即可诊断为深龋。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龋病最主要的手段。对患牙先去除坏组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或其他特定方式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达到龋病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充填术,粘接修复术,嵌体修复术,和冠修复术
(二)牙髓病
1.病因:微生物惑染因素感染是牙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感染途径:
牙本质小管暴露、牙髓暴露、牙周袋途径及血源感染,其中细菌侵入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近髓的深龋洞,牙髓病大多是龋病的继发病。
牙周病时,深牙周袋中的细菌可以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进入牙髓,引起牙髓感染。这种由牙周途径导致的牙髓感染称逆行性牙髓感染,所引起的牙髓炎称为逆行性牙髓炎。
3.临床表现及诊断
1)急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①自发性阵发性痛: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的自发性尖锐痛,疼痛分为持续过程和缓解过程,即所谓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化脓期患者会主诉有搏动性跳痛
②夜间痛:疼痛常在夜间发作,或疼痛程度比白天更剧烈。患者常因牙痛难以入睡,或者从睡眠中痛醒
③疼痛不能自行定位:当疼痛发作时,大多数患者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所在位置。
④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冷热刺激在疼痛的间歇期会引发疼痛,在发作期会加重疼痛,这是区别其他疾病引起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重要标志。
4.治疗原则
1)应急处理: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开髓引流,安抚止痛。
(三)根尖周病
1.根尖周脓肿阶段
2.骨膜下脓肿阶段
3.粘膜下脓肿阶段
急性根尖周病治疗原则
建立引流、抗菌止痛,对于炎症已经发生5天以上明显波动感的骨膜下和黏膜下脓肿在局麻下切开排脓。
第四节牙外伤
1.定义:指牙齿受急剧创伤,特别是打击或撞击引起的牙周膜的损伤牙体硬组织的损伤、牙脱位和牙折等。
2.切牙处于面部较为突出的部位,容易受伤,所以牙齿外伤多数为上颌切牙,其中约95%为上颌中切牙
3.牙外伤全脱位,在15~30min内再植,成功率较高,超过后成功率明显下降。
4.儿童恒牙外伤多发生于6-13岁儿童,以8岁最为多见,常累及牙根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恒牙。
5.年轻恒牙外伤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参照成人恒牙外伤,但治疗相对较保守。牙髓治疗时应尽量多地保存活髓,尤其是保存活的根尖牙乳头使牙根继续发育;牙外伤程度较重时,也应尽量保存伤牙,以利于局部牙槽骨的发育。
第五章:牙周疾病
1.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生物膜
2.牙菌斑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位于牙龈缘以上,靠近牙龈处的菌斑对牙周组织危害最大,其他不易清洁的地方,如窝沟、邻接面也有菌斑附着。
·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以下,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眼下菌斑。附着性齦下菌斑由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附着于牙面。
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首先是获得性薄膜的形成,
细菌发生黏附和共聚
后期定植菌又附着在早期定植菌表面,最后菌斑成熟
(一)牙龈病
1.慢性龈炎:是菌斑性牙龈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属于“仅与牙菌斑有关的牙齦炎”。本病又称边缘性龈炎和单纯性龈炎
2.慢性龈炎治疗原则
1)对患者进行菌斑控制与龈炎关系口腔卫生宣教,早诊断、早治疗和定期维护口腔健康,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控制牙邻面的菌斑
2)进行牙面的清洁,如龈上洁治以清除龈上菌斑和牙石
3)清除齦上和龈下菌斑同时,可使用抗微生物和抗菌斑的制剂
4)改正菌斑滞留的因素如修改不良的修复体(充填体悬突、修复体边缘不密合、邻牙无接触关系)和不良的固定,或可摘局部义齿,治疗齲坏牙和矫正错位的牙齿
5)疗效的维护除了坚持不解地进行菌斑控制外,还应定期(6~12个月)进行复查和洁治
如果患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菌斑,容易导致菌斑再次大量堆积,造成慢性龈炎复发。
(二)妊娠期龈炎
定义:是指妇女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而使原有牙龈的炎症加重或形成炎性的妊娠期龈瘤样改变,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故称为妊娠期龈炎”,而非“妊娠性龈炎”
(三)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治疗原则
牙周炎治疗的目标是去除或改变导致牙周炎的菌斑微生物和局部促进及全身易感因素
1.清除局部因素,进行龈上洁治、牙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
2.指导患者进行严格的、长期的菌斑控制。3.可辅助局部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根面平整后,组织能顺利愈合。但对一些炎症严重的患者可采取牙周袋内局部放置抗菌药物(甲硝唑、多西环素等),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4.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建议戒烟、控制糖尿病等。5.去除慢性牙周炎的局部致病因素(去除咬合高点、修改不合适的义齿、治疗创伤等)
6.非手术治疗后,未能消除病情,应考虑牙周手术,以控制病情进展和(或)纠正解剖学上的缺陷。7.牙周炎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复查和复治,否则影响疗效。
(四)侵袭性牙周炎
目前认为微生物(伴放线杆菌)的感染
第六章口腔粘膜疾病
(一)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
临床表现
1.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该病为最常见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约占80%。溃疡不大,直径多为5-10mm,边缘整齐,孤立散在,数目不多,每次发作1~5个不等
2.疱疹样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该型溃疡约占RAU的8%左右,又称“口炎性口疮”或“阿弗他口炎”。
3.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占RAU的8%~10%,好发于青春期,患者一般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病史。溃疡数目少,多为单发,2~3个以上少见,可伴有轻型口疮。溃疡直径大于5mm,可达1~2cm或以上,周围黏膜水肿,边缘隆起,溃疡中央凹陷,呈弹坑状,会留瘢痕
鉴别诊断:创伤性溃疡与癌性溃疡鉴别
(二)口腔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herpessimplexvirus,HSV)感染引起。
(三)口腔白斑病
1.定义: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被擦去。
2.临床表现
1).均质型白斑
2).疣状白斑
3).颗粒状白斑
4).溃疡型白斑
3.与白斑癌变有关的因素(通读)
白斑属于癌前病变,有以下情况者应密切随访:
1.非均质型白斑,较均质型更易恶变。
2.发生在三大危险区的白斑:舌腹口底、软腭复合体、口角三角区。3.女性恶变率高于男性。
4.伴有念珠菌感染的白斑更易恶变。
5.上皮异常增生程度越重者越易恶变。
6.有自发痛或刺激痛者。
第七章儿童牙齿疾病
一,乳牙易患齲的因素
·1.解剖形态特点:易嵌塞食物残渣
·2.牙体组织结构特点:硬组织薄
·3.儿童饮食特点:高糖饮食
·4.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不会刷牙
·5.早期发现困难:神经发育不完善
二、临床表现
·1.患龋率高、发病年龄早
·2.龋蚀进展速度快
·3.龋损范围广
·4.自觉症状不明显
·5.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
三乳牙齲的危害
(一)局部影响
?1.影响咀嚼功能
?2.对恒牙的影响
?3.对牙列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4.损伤口腔软组织
?5.对面部发育的影响
(二)对全身的影响
?1.咀嚼功能降低,影响营养摄入
?2.慢性感染
?3.对发音和心理的影响
四年轻恒牙龋病
·治疗原则
?1.年轻恒牙的浅龋、中龋治疗同成人。
?2.对于近髓的深龋采用间接盖髓术,方法同成人。
?3.年轻恒牙的牙尖、沟嵴明显,面的窝洞形态复杂,洞缘难以确定,此种情况可采用复合树脂与窝沟封闭术联合应用的方法,窝洞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以窝沟封闭剂处理外周点隙。
?4.年轻恒牙的修复能力强,在深龋治疗时,对去除全部龋蚀牙本质后可能会露髓的深龋,采用二次去腐法
五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乳牙根管治疗术乳牙根管治疗术是治疗乳牙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常用方法,也是保留牙齿的最后治疗手段。
通过根管预备和药物消*去除感染物质并消除根尖周炎症,用可吸收的充填材料充填根管,以达到治疗根尖周病变的目的
年轻恒牙髓腔宽大,髓角高,牙根尚未发育完成,根尖孔未闭合,一般在萌出后3~5年牙根才能发育完成。
·年轻恒牙牙髓治疗的原则是防止或消除牙髓感染,尽量保存活髓,以保证牙根的继续发育和生理性牙本质的形成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1.发生在鼻根至双侧口角区域内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被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2.病原微生物: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类杆菌、放线菌、梭状芽孢杆菌等。
3.感染途径
·1).牙源性: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
·2).腺源性
·3).创伤性
·4).血源性
·5).医源性
治疗原则
·脓肿切开引流术是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切开引流的指征包括:
①局部皮肤肿胀、压痛明显,触有波动感;
②深部感染穿刺有脓抽出;
③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出现明显的全身中*症状;
④口底蜂窝织炎,尤其是腐败坏死性感染或小儿颌周蜂窝织炎,全身中*症状明显,出现呼吸、吞咽困难;
⑤脓肿已破溃,但引流不畅
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原则:
①切口部位尽量选择脓肿最低处以利于引流;
②切口应考虑外形及美观,愈合后瘢痕应相对隐蔽,切口方向应与皮纹方向一致:
③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④除非脓肿浅表浅,原则上应采取二次分离脓腔的方式,切开皮肤至皮下或黏膜下,再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达脓腔;骨膜下脓肿应切开骨膜达骨壁;腮腺咬肌区的化脓性感染等较大脓肿或多发性脓肿,应注意用大血管钳或手指打通结缔组织相隔形成的多个脓腔;
⑤操作应准确、轻柔,尤其“面部危险三角区”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⑥脓肿切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放置引流条,深在部位脓肿应放置引流管,建立通畅的引流途径。
(一)智牙冠周炎
·智牙冠周炎:是指由于智牙阻生或萌出不全,导致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牙冠周炎多见
(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眶下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是上颌尖牙、前牙、第一双尖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和牙槽脓肿以及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鼻侧的化脓性感染扩散至眶下间隙所引起
·咬肌间隙感染主要来源于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也可由相邻间隙感染扩散所引起,偶有因腮腺化脓性炎症波及者。
·翼下间隙感染常见的原因是下智牙冠周炎和下颌磨牙的根尖感染所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或封闭时,注射针头污染也可引起此间隙的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于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智牙冠周炎,下颌下淋巴结炎的扩散等。
口底多间隙感染可来自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脓肿,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颌骨骨髓炎,下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扁桃体及咽部感染,口底软组织和颌骨损伤等
第九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一)血运丰富、组织疏松
?1.血运丰富的“利”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组织抗感染能力强;
②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及愈合能力强:
③伤后24~48h之内,甚至超过48h,只要没有明显的化脓性感染,进一步清创后,仍可作初期缝合。
?2.血运丰富的“弊”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损伤后出血多
②容易形成血肿:
③在口底、咽旁、舌根等部位损伤,可因血肿的压迫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3.组织疏松的弊多利少,“弊”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损伤后肿胀严重;
②在口底、咽旁舌根等部位损伤,可因水肿的压迫使呼吸道变窄;
③感染后容易扩散。“利”主要是由于组织疏松,疼痛较轻
(二)腔、窦多
(三)口腔颌面部是容貌中心
(四)上接颅脑
(五)下连颈部
(六)口腔颌面部为呼吸道上端
(七)口腔颌面部为消化道入口
(八)口腔颌面部有牙齿存在
?1.“利”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颌骨骨折的移位可以引起牙齿移位和咬合关系紊乱,所以牙齿移位和咬合关系紊乱是诊断颌骨骨折的主要依据;
②颌骨骨折后,可以利用牙齿作结扎定,所以牙齿为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条件;
③颔骨骨折的复位情况可以直观地表现为牙齿合关系的恢复,所以牙齿的咬合又是判断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
?2.“弊”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颌骨骨折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齿可作为“二次弹片”穿入邻近组织,使损伤面扩大,并可导致异物感染;
②骨折线上的龋坏牙及松动牙可导致骨组织感染或影响骨折愈合
(九)颌面部其他结构的损伤
(十)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
·室息:一般分为阻塞性窒息和吸人性窒息两种。
?前驱症状是烦躁不安、出汗、吸气长于呼气,严重时出现三凹(锁骨上凹、胸骨上凹和肋间隙明显凹陷)体征。
·出血:
?(一)压迫止血
?(二)结扎止血
?(三)药物止血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1)舌损伤:舌背或舌缘有缺损者,采取纵缝,避免横缝,以免舌长度缩短影响功能。舌腹与口底黏膜都有创面时,应先缝合舌的创面,后缝合口底创面,以免粘连限制舌的运动舌组织较脆,活动度大,伤后肿胀明显,要用大针粗线、褥式加间断、针距创缘5mm以上的深层缝合,以免伤口裂开。
颌骨骨折
·1.骨折的易发部位下颌骨发生骨折的部位常与解剖结构有关,有些部位在结构上和力学上属于薄弱区,如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和髁状突颈部。骨折时,这些区域成为好发部位
2.治疗
·颌骨骨折的处理时机颌骨骨折应及早进行治疗。
如果合并颅脑等重要脏器损伤,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应等待全身情况稳定和好转后,再进行颌骨骨折的治疗。在救治其他部位损伤时,不能忽视与颌骨骨折治疗的衔接。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延误了早期治疗,也应抓紧时间作延期处理,防止骨折错位愈合。
第十章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是根治恶性肿瘤的关键。
良性肿瘤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是由牙板上皮、成釉器、牙周膜内残余上皮等发展而来的颌骨良性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
多形性腺瘤
1.临床表现在大唾液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
恶性肿瘤
·舌癌(carcinomaoftongue)是最常见的口腔癌
?临床表现舌癌早期可表现为溃疡、外生、浸润三种类型
?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通常为40%左右。转移部位以颈深上淋巴结群最多
第十一章
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义齿修复
修复方法
1.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2.固定义齿
固定烤瓷修复
种植修复
第十二章口腔预防保健的策略
·1.一级预防或初级预防: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强调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以及特殊的防护措施,即社区公共卫生措施,监测危险因素与疾病发展趋势。
·2.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阻止病理过程的进展,尽可能达到完全康复。
·3.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疾病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三级预防也就是对症治疗,以防止伤残与功能恢复为主要目的,如改善器官的功能缺陷,尽可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产能力。
控制牙菌斑
·细菌依靠生物膜紧密黏附在一起生长,是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必要因素。因此,牙菌的控制应包括菌斑数量的控制和致病菌*性作用的控制。
·(一)机械清除牙菌斑的方法
?1.刷牙
?2.洁治和刮治术(洗牙)
·(二)化学方法
?1.氯制剂
?2.其他主要是抑制致龋菌,达到控制菌斑的作用。
全身应用氟化物
·1.饮水氟化(waterfluoridation
·2.食盐氟化(saltfluoridation)
·3.牛奶氟化(milkfluoridation
·4.口服氟片(fluoridetablet)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