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知多少?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近期,门诊以反复高热就诊的儿童明显增加,其中学龄前儿童居多。小编转念一想几乎每年这个季节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罪魁祸首——疱疹性咽峡炎来哉。
该病发病率高,多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四季散发,但因肠道病*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故春夏季是流行季节。江浙沪地区春夏交接之际大多闷热潮湿,每年4-7月份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高发。
传播途径
Routeoftransmission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所以经常被称为“特殊类型的感冒”。主要是由柯萨奇病*A型(CV-A)和肠道病*71型(EV-A71)引起。
病*可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播。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6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1-3岁年龄段孩子发病率最高。
发病特点
ClinicalFeatures
本病潜伏期平均3~5d,部分儿童因无意中密切接触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半天内就可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少数病人有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及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某些孩子可出现高热、哭闹不安,甚至合并高热惊厥,所以本病给大家的印象是传播快、发病急。
疱疹特点: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箭头所指处可见疱疹、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一般4~6d,虽然看似“凶险”,绝大多数孩子在一周内好转、预后良好。和大多数病*感染性疾病一样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对于部分高热、惊厥、呕吐、一过性精神差的孩子,早期需要医生和家属密切观察是否合并脑炎可能。
鉴别疾病
Differentiate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两种疾病亲如"兄弟",均由肠道病*感染引起,部分手足口病初期可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故需细心鉴别。
与“疱疹性口炎”的区别
该病由单纯疱疹病*I型(HSV-1)感染引起,疱疹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常见于齿龈和颊粘膜,亦可同时累及唇及口周皮肤。
与“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区别
扁桃体处可见白色分泌物,形状不规则,分泌物凸出于粘膜表面。
治疗措施
Treatment
和大多数病*感染性疾病一样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
1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
2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家属可以给予鲜榨果汁补充维生素、口服补锌配合口腔黏膜护理剂促进局部黏膜修复、避免进食过热食物从而减轻口痛带来的不适。
3
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儿可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4
控制高热,预防高热惊厥,既往无抽搐患儿,体温超过38.5℃,可予药物降温。
5
补液需要:部分孩子因高热、口痛、拒食、剧烈哭闹,进而一过性脱水,给家属的护理带来困难。可酌情补液保证能量及电解质供给、甚至住院治疗。
预防措施
PreventiveMeasures
1
疱疹性咽峡炎可终身免疫吗?
答案是否定的!疱疹性咽峡炎目前尚无疫苗。且不同年份、不同流行季节、不同地区,优势流行病原不同。某些孩子可多次因“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就诊。
2
出现症状及时隔离:一旦发现自家孩子有疑似传染性疾病表现,请及早就诊评估(建议现场预约专科门诊以减少孩子在普通内科就诊中的交叉感染),确诊后及早隔离,传染源的有效管理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3
养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在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可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的预防有效,同时教会孩子咳嗽礼仪、人群密集处带好口罩,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传染病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补充营养,科学饮食,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6
疾病高发季节减少外出:医院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