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陈思 马锐 董海龙 曾毅
,医院麻醉科(张倩);西安,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陈思、马锐、董海龙、曾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39(07):-.
DOI:10./cma.j.issn.-..07.
ORIGINALARTICLES
小儿患者因手术室环境陌生,接入手术室时多表现为焦虑、恐惧、哭闹,不愿离开父母,发生率高达60%。Dex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在患儿尚未建立静脉通路时,滴鼻给药方便,患儿易于接受。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剂量Dex术前滴鼻,观察其对小儿术前镇静、配合程度及术后苏醒期镇静、烦躁程度的影响,为Dex用于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择期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7岁,平均年龄(5.0±1.6)岁,其中男性例,女性60例,平均体重(17±3)kg。所有患儿均无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过敏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术前1个月未使用镇静、镇痛药或可影响心血管的药物。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0例):Dex1.0μg/kg组(D1.0组)、Dex1.5μg/kg组(D1.5组)、Dex2.0μg/kg组(D2.0组)、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常规禁食、禁饮,患儿与父母一同进入麻醉准备室,在其父母陪伴下,连接心电监护进行监测。由麻醉准备间麻醉护士配置好滴鼻液,试验组为Dex,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总量均配制至1ml,由一名麻醉医师用滴鼻器经鼻滴入滴鼻液,麻醉恢复室麻醉护士负责记录数据。滴鼻30min后将患儿抱至手术室,常规监测ECG、无创血压、SpO2,并进行静脉穿刺,记录Funk评分。于患儿前额部放置Narcotrend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仪电极片,进行麻醉深度监测,记录Narcotrend指数(NI)。
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经口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45mmHg。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维持NI值在40~60。术毕停药,待患儿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至PACU观察2h。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滴鼻即刻(T1)、滴鼻后10min(T2)、滴鼻后20min(T3)、滴鼻后30min(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min(T6)的MAP、HR、SpO2。记录各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总用量。术毕拔管后患儿入PACU。记录患儿T5、T6、拔管后10min(T7)、拔管后30min(T8)、拔管后1h(T9)、拔管后2h(T10)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改良加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MAP、HR、SpO2,记录给药全程发生心动过缓(HR低于60次/min)的次数,入PACU记录患儿术后嗜睡(呼唤不睁眼、呼吸规律均匀、无舌后坠及SpO2降低)、寒战、呼吸抑制、舌后坠及鼻咽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4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4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4组患儿Funk评分比较
D1.0组、D1.5组、D2.0组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及分离抵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达到满意的镇静。D1.0组患儿静脉穿刺抵抗评分较D1.5组及D2.0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4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4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用量S组大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4组患儿T1~T6时MAP、HR比较
4组患儿T1~T4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滴鼻患儿在T4时点,均出现了明显的HR下降,与其他3个时点及S组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D1.0组、D1.5组、D2.0组患儿T5、T6时MAP、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5 4组患儿PAED评分和m-CHEOPS评分比较
S组患儿PAED评分、m-CHEOPS评分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0组、D1.5组、D2.0组患儿PAED躁动评分、m-CHEO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表5)。
2.6 副作用和并发症比较
D2.0组有两例患儿出现术后嗜睡,其余患儿无并发症。
3 讨 论
Dex用于滴鼻易于接受,鼻腔黏膜毛细血管丰富,吸收效果好。对于未建立静脉通路的患儿,在父母陪伴下,选择Dex经鼻给药,可减轻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已有研究发现,对小儿Dex1.0μg/kg滴鼻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但也有研究发现Dex2.0μg/kg滴鼻镇静效果更好。本研究中,D1.0组、D1.5组、D2.0组患儿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分离抵抗评分均较S组高,均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静脉穿刺时,S组患儿不能配合,需面罩给予七氟醚吸入诱导,待患儿无体动后才实施,D1.0组患儿静脉穿刺期稍有抵抗,D1.5组及D2.0组静脉穿刺配合度良好,无抵抗。在父母陪伴下,经鼻腔滴注给药的方式患儿更易接受,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起效缓慢,不引起呼吸抑制,其镇静效果类似于正常睡眠,待患儿安静或入睡后再将其抱入手术室,患儿依从性更好,无紧张、恐惧感。
早期有研究表明,术前肌内注射Dex可使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降低50%,而后有学者发现Dex以0.4μg/kg的剂量静脉泵注可以减少靶控输注丙泊酚的用量,而对瑞芬太尼的用量影响不大。Dex滴鼻用于小儿是否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报道并不多。本研究4组患儿在Narcotrend麻醉深度检测仪的监测下,维持NI值在40~60,D1.0组、D1.5组及D2.0组瑞芬太尼用量小于S组,表明术前使用Dex滴鼻同样可以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
小儿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后的术后疼痛及躁动为常见并发症。术后疼痛与周围组织机械性损伤及热损伤有关。机械牵拉组织过程中导致周围肌肉损伤,肌肉组织内的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暴露,以及炎症因子的刺激导致肌肉痉挛及神经过敏,进一步加重咽部疼痛。可导致患儿HR增快、BP升高,肢体乱动可使静脉液体脱落,不仅影响睡眠及术后恢复,还可增加手术创面出血、误吸的风险。而引起患儿术后躁动的因素很多,如疼痛刺激、麻醉药残留、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因此应寻找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及疼痛,为患儿提供良好舒适的术后状态。Dex为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已有研究表明,静脉单次给予Dex可明显改善小儿苏醒期躁动,最近也有学者发现,经鼻滴注Dex可明显改善小儿面罩诱导的接受度,同时改善接受七氟醚麻醉的小儿苏醒期躁动。
本研究中,S组患儿苏醒期PAED评分、m-CHEOPS评分均高于D1.0组、D1.5组及D2.0组,S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明显,挣扎不配合,而Dex滴鼻患儿苏醒期安静,配合良好,呼唤其能配合指令动作。对于Dex改善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最佳剂量,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Yang和Lee发现,静脉泵注Dex1.00~1.43μg/kg10min可改善3~9岁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本研究中,患儿经鼻滴入1.0、1.5、2.0μg/kgDex,术后苏醒期安静,躁动评分低,直至术后2h患儿无明显疼痛,4组患儿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ex作为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α2受体而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李慧玲等发现,大剂量泵注和单次推注Dex可引起明显的HR下降,而小剂量(0.4μg/kg)泵注不引起明显的心动过缓。本研究也发现,Dex滴鼻组患儿T5、T6时BP、HR较S组患儿低,一方面是因为Dex的镇静作用改善苏醒期躁动,使患儿此刻的BP不会出现较大波动;另一方面是Dex的药理学特性,其作为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使患儿HR减慢。本研究发现,给予Dex滴鼻30min后,患儿入睡,HR明显下降,未引起明显的心动过缓。但D2.0组2例患儿入PACU后出现嗜睡,患儿呼吸均匀,无上呼吸道梗阻,但呼唤其不能睁眼,无法配合指令动作。直至术后2h后,患儿苏醒,安静,可配合指令动作。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