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提穴(BP-HNl)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
升提穴位头顶中,
枕神分支额神经,
向前平刺4厘米,
阳痿早泻遗尿精,
脱肛脱垂胃下垂,
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
2.腰痛穴(BP-HN2)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
歌诀:
腰痛穴位额正中,
针刺滑车上神经,
定位取穴三方向,
主治各种腰痛症,
椎间盘出腰扭伤,
腰肌劳损用之灵。
(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3.急救穴(BP-HN3)
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局解:不有口轮匝肌和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
按语: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重症及昏迷的病人为主。手法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强化针刺效果,可同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积极配合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之一。
歌诀:
急救穴居鼻中隔,
针刺眶下面神经,
唇沟中隔斜上刺,
休克昏迷与中风。
(1寸毫针向上斜刺0.3—0.5寸,45度角)
4.偏瘫穴(BP-HN4)
定位:耳尖上3厘米。
局解: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
手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
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2.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壮骨,化痰却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止痛,降压降脂。
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按语: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采用偏三针,(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则上不留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晕针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针4—8小时,最长可留12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缩,偏瘫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膝痛穴,然后再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
歌诀:
偏瘫耳尖上一寸,
交叉取穴透太阳,
耳颞神经枕吻支。
5.胃痛穴(BP-HN5)
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
局解;在口轮匝肌和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几下唇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
按语: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疗妇科痛经。
歌诀:
胃痛穴位下颌旁,
男左女右取之良,
消炎止痛三叉经,
胃炎痉挛与溃疡,
晕车晕船与痛经,
消化不良服为尚。
(45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寸)
6.鼻炎穴(BP-HN6)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局解: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歌诀:
鼻炎穴位颧下缘,
交叉下颌面神经,
进针方向透鼻翼,
三叉鼻炎与面瘫,
面肌痉挛后遗症,
感冒过敏下颌炎。
(3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交叉取穴)
7.牙痛穴(BP-HN7)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局解:在咬肌中,布有面神经下颌支,颧支,上前方有腮腺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针感:同上。
功能: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
按语:此穴临床用于治疗牙痛的特效均可。取穴方法是以门牙为界分为左右两侧。对过敏性牙病,在治疗该病的同时还必须配合针刺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从全身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此穴临床还成为失语穴,用于中枢性失语。
歌诀:
牙痛穴位耳垂前,
下颌颧支正中点,
各种牙痛面瘫痪,
下颌关节腮腺炎。
(垂直进针0.5—1寸)
8.明目穴(BP-HN8)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
局解:皮下有腮腺,颞下窝翼静脉丛。耳后有动静脉及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于颅骨穿出。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通窍开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
按语:是治疗眼疾的特效穴位之一。本文中介绍的近视主要是指青少年的假性近视。且恢复或好转后还需3个月的平衡巩固期。白内障是纸早期浑浊型白内障,坚持治疗可稳定或延迟晶体进一步浑浊,提高患者视力。对晚期白内障患者,针刺效果差,对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还必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效果更为理想。
歌诀:
明目穴位耳后坑,
交叉取穴面神经,
对侧眼角刺一寸,
一切眼疾用之灵。
(2寸毫针向对侧内眼角方向刺0.5—1寸)
9.醒脑穴(BP-HN9)
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1/2处。
局解: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动静脉分支,深层为椎动脉,环枕后膜,蛛网膜下腔,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以及枕小神经分之,内侧为枕大神经。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摸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
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
指感:局部酸胀痛为主。重力点压即可出现瞬间的晕厥。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旅游综合征,颈肩综合征,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按语:醒脑穴为强身保健的首选穴位,此穴位于人的生命中枢部位。临床所眼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针疗法。在指压力度上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主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来决定,但以安全放在首位。
歌诀:
醒脑保健于风池,
指针瞬间枕神经,
调节内脏与安神,
解除疲劳体轻松。
上肢部常用平衡穴位(共11穴)1.臀痛穴(BP-UEl)
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
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
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
歌诀:
臀痛穴位桡神经,
坐骨神经交叉灵,
梨肌损伤网球肘,
臀肌损伤综合征。
2.膝痛穴(BP-UE2)
定位: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有说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亦有说即曲池穴。)
局解:布有头静脉的属支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前臂后皮神经和桡神经,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2寸左右。
针刺特点:桡神经支配区域。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针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功能:祛风湿,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清热祛风,调节神经。
主治:膝关节疼痛,下肢瘫痪,荨麻疹。
3.痔疮穴(BP-UE3)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间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待出现相应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解*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按语:痔疮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学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泻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时间较长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对老年人的惯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穴临床还移为通便穴,泻火穴。(对肛瘘效果不理想)
歌诀:
痔疮穴位前臂上,
肛裂便秘与痔疮,
前臂背侧皮神经,
肋间神经腰扭伤。
4.胸痛穴(BP-UE4)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侧,尺挠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
局解:挠侧为指伸肌,尺侧为小指肌,深层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骨后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骨间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对重病人可滞针。
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调节内脏,调节心神,血糖,血脂,血压,调节内分泌。
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组织炎,胸膜炎,心绞痛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率不齐。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肾病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带状疱疹,急性胃炎,急性疱疹后遗症(即疱疹性神经痛),慢性胃炎,膈肌痉挛。
按语:胸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胸部疾患为主,特别于胸部急症,痛证,效果更佳。也可作为临床急救穴之一。
歌诀:
胸痛穴位前臂下,
骨间神经需交叉,
心率不齐心绞痛,
带状疱疹肋间拿。
5.肺病穴(BP-UE5)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碗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解:布有指浅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血,鼻纽,痔疮便血,还可用于末梢神经炎,指痉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为主住,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对出血症状较轻的病人临床有一定效果,故又名止血穴。对大量咳血,吐血纽血病人还须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急救措施。
歌诀:
肺病穴称止血穴,
正中神经取之妥,
气管感染过敏喘,
衄血吐血痔便血。
6.降糖穴(BP-UE6)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高血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
降糖穴位前臂下,
正中神经必须扎,
配穴胃痛腹痛穴,
降脂降糖与降压。
(3寸毫针针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7.踝痛穴(BP-UE7)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中指或食指麻木感为主。
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
按语: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有取穴少,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
(1寸毫针,0.3-0.5寸直刺)
8.咽痛穴(BP-UE8)
定位:此穴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局解:浅层为第一掌骨背侧肌,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皮下组织,分布右手臂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在第二掌骨桡侧原有的掌背动脉和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深层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慢性咽炎左右交替取穴,轻者男左女右取穴。
特点:以针刺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掌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食指中指放射。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急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及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滞产,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面神经麻痹。
按语:咽痛穴是以功能主治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为主。特别对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更为确切,但在治疗期间,巩固期,治疗后必须配合食疗禁用辛酸、烟酒等刺激物。对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还必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歌诀:
咽痛穴位透掌中,
交叉取穴桡正中。
咽炎喉炎扁桃体,
三叉甲腺难产灵。
(三寸毫针向掌心方向直刺二寸)
9.颈痛穴(BP-UE9)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
颈痛腋门透中渚,
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
肋间坐骨痛可取。
10.感冒穴(BP-UE10)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强化性正安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
歌诀:
感冒穴指三四间,
尺桡神经手背选。
男左女右来取穴,
鼻炎头痛与上感。
(刺法同颈痛穴)
11.指麻穴(BP-UE11)
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
局解: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分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同侧取穴。
特点: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的酸麻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
按语: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麻木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歌诀:
指麻穴位透咽痛,
同侧取穴效果好。
布尺神经手背支,
休克昏迷与落枕。
(与咽痛穴对称)
胸腹部脊背部常用平衡穴位(共6穴)1.痛经穴(BP-A1)
定位:在胸骨柄正中线1/2处,相当于四肋间隙。
局解::在胸骨体中段,布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待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
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
按语: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妇科病。特别对经前期综合症、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中中此穴应用较少,主要是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歌诀:
痛经穴位与膻中,
定位取穴四肋经。
向下凭此三厘米,
经前紧张痛经灵。
(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2.面瘫穴(BP-A2)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
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
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间动静脉出现得震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
针感:放射性针感向颈部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胀。
功能:缺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
按语:曾用于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特定穴。越是发病时间短,治疗效果更加。对发病2小时以内者,一针治愈率可达70%。发病时间长,效果越差。治疗期间应减少寒冷刺激,忌食鱼虾蟹,及辛辣之物。此穴因为位于肺尖部,为了安全,临床多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可以不用面瘫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
面瘫肩中交叉点,
乳突痉挛和面瘫。
交叉取穴锁神经,
对侧压痛腮腺炎。
(1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
3.神衰穴(BP-A3)
定位:位于脐窝正中。
局解:分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指针特点:以治腹点压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腹腔小肠管后产生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1.采用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神衰穴。
2.用掌心贴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49次。
针感:以局部酸胀痛感并向整个腹部及会阴部放射。
功能: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则: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此穴为中劳年人的保健学之一,每周调节一~二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延缓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
歌诀:
保健神衰于脐窝,
指针十肋点此穴。
过敏糖尿慢性病,
增加免疫与调节。
4.痤疮穴(BP-B1)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
局解:棘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以及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原则:定位
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梢神经为主。
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3至5滴血后消*棉球压迫即可。
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调和阴阳,解*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3至5分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亦可作为实证热证的辅助中医治疗。
歌诀:
痤疮七八椎体间,
定位面疗效为先。
面部疥肿色沉着,
五官炎症脂皮炎。
5.疲劳穴(BP-B2)
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局解: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和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及颈横动静脉分支。
治疗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特点:指针疗法,以指腹按压局部分布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指感:局部酸胀沉。
功能: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征,老年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征,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
按语:保健穴之一,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
歌诀:
保健疲劳于肩中,
指针锁骨上神经。
调节神经于免疫,
各种疲劳综合征。
6.乳腺穴(BP-B3)
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
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
取穴原则:对应取穴。
特点:以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
按语:对急性乳腺炎效果最好,化脓期还需配合其它疗法。此穴临床还称通乳穴。
歌诀:
乳腺穴位肩中央,
对应取穴肩胛经。
胸部疼痛颈皮炎,
乳痛乳炎腺增生。
(3寸毫针针尖向下平刺1--2寸,同侧取穴)
下肢部常用平衡穴位(共12穴)1.肩背穴(BP-LEl)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皮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
肩背尾骨外二寸,
坐骨神干交叉中。
颈肩筋膜综合征,
偏瘫癫痫癔症分。
2.耳聋穴(BP-LE2)
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
局部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骨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1.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部位,再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2.对外耳道的化脓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
功能: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
主治: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肌炎,急性荨麻疹,丹*。
歌诀:
耳聋穴位股正中,
交叉直刺皮神经。
暴震神经聋耳鸣,
单独荨麻骨膜灵。
(3寸毫针向下或称45度角斜刺,针尖要触到骨膜)
3.过敏穴(BP-LE3)
定位:位于屈膝位的髌骨上角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解剖:布有股内侧肌,股动静脉肌支,股前皮神经与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感:局部针感。
手法:上下提插。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
功能:定喘,止痛,止麻,抗过敏,增加机体抵抗力。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以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按语:主治过敏性疾病以及痛经等妇科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还需结合调理脾胃,调节心理配合相关穴位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歌诀:
过敏穴为血海选,
瘙痒湿疹牛皮癣。
痛经闭经妇科病,
股部外侧皮神经。
4.肘痛穴(BP-LE4)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按语: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
歌诀:
肘痛穴为膝双眼,
肘部损伤病变选,
交叉取穴股前支,
膝部病变对应点。
5.腹痛穴(BP-LE5)
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局解:在腓骨长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和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病变定位时采用交叉取穴。病变非定位时,采取男左女右取穴。病情危重视,采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或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内脏,增加胃肠蠕动,消炎利胆,调节血压,调节血糖,调节血脂,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理气降逆,通经活络。
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类间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健康人保健。
按语:腹痛穴是以穴位功能定名的一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但对胃穿孔,坏死性肠梗阻,胰腺炎等重症急腹症病人应在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其他救助措施。可作中老年人保健穴,还可作慢性病的康复穴。
歌诀:
腹痛穴位腓头下,
胃炎肠炎阑尾炎。
腓总神经取两侧,
降糖降脂与降压。
6.肩痛穴(BP-LE6)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间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
外丘一寸片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
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
降压腰痛与昏厥。
7.癫痫穴(BP-LE7)
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髌骨下沿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或放射性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与精神系统,舒筋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癫痫,癔症性昏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痛经,肩周炎,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主治癫痫病,为巩固疗效,还需配合胸痛穴,醒脑穴。对于年龄小发病时间短的病人效果较为理想。
歌诀:
癫痫下肢中央取,
左右交替腓深处。
精裂癔症与昏迷,
快速直刺四厘许。
8.精裂穴(BP-LE8)
定位:位于委中穴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凹陷的顶端。
局解: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及肌与腱的连接处,布有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或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踝关节传导。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抗休克,降血压,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清热解*。
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痔疮,偏瘫。
按语:此穴临床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穴位之一。对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还需配合急救穴,胸痛穴。强刺激疗法,每日一次,必要时可配合中药治。此外此穴对临床急症有较好疗效。
歌诀:
精裂穴为腓中点,
左右交替胫神经。
开窍醒脑腰扭伤,
癔症精裂与癫痫。
9.肾病穴(BP-LE9)
定位:位于外踝高点之上8厘米,腓骨内侧前缘,即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
局解:在趾长伸肌和颈骨短肌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总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在足背部。
功能:镇静安神,调节神经,内脏,内分泌,消炎退热,补肾壮阳,益气健脾。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临床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阳痿,早泻,遗尿,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荨麻疹,顽固性失眠。
按语:肾病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肾病疾病为主。特别对肾实质损伤性疾病,还常配合其它穴位和方法,时间宜长,一般一个疗程3个月。
歌诀:
肾病穴于踝4寸,
左右交替取腓神。
泌尿系统常见病,
顽固失眠糖尿系。
10.腕痛穴(BP-LE10)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
手法:滞针手法。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按语: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
歌诀:
腕痛穴位踝外部,
交叉取穴能退热,
腕部病变与近视,
眼部疾病用指妥。
11.头痛穴(BP-LE11)
定位: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太冲与行间之间)。
局解:在拇长伸肌腱外缘,第一骨间背侧肌,布有木趾短伸肌,足背动脉网,为腓深神经,布有趾背神经。
原则:交叉取穴。发病时间短用男左女右取穴。发病时间长常采用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趾背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止痛解痉,降压,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
按语:临床用于治疗头部病变为主,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此穴还可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大于足三里,阳陵泉。
歌诀:
头痛穴为脚趾中,
趾背足底内神经。
交叉取穴来取穴,
头痛病变用之灵。
12.降压穴(BP-LE12)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超级基层医生培训
超级基层医生培训,行之有效的30-年优秀临床验方秘方秘技培训,两天一夜让您成为一方名医:
一,疑难杂症,一天学会,任何书本上没有的技术,让您名扬四海
1,尿*症
2,慢性肾炎
3,面肌痉挛
4,口眼歪斜
5,半身不遂
6,神经衰弱
7,疝气不开刀
8,精神失常
9,耳膜穿孔
10,心肌梗塞
11,冠心病
12,三叉神经痛
13,戒*
14,风湿
15,解酒
16,痔疮
17,肛瘘
18,小儿遗尿
19,尿失禁
20,肠梗阻
21,顽固性小孩腹泻
22,牙痛粉
23,麻醉药
24,去痘祛斑
25,抗皱祛斑
26,脱发
27,收腹
28,阳痿
29,腰椎盘突出
30,助孕
31,慢支
32,慢性咽炎
33,胆结石
34,前列腺肥大
35,关节炎
36,癫痫
37,荨麻疹
38,常年咳嗽
39,带状疱疹
40,肾结石
二,临床常见疾病的特效疗法,精准治疗,名利双收
一,肠道与大脑的关系
二,肠道与肺关系
三,肠道与肝脏的关系
四,肠道与妇科的关系
五,常见疾病治疗
1,糖尿病
2,肥胖
3,高血压
4,乙肝,药物肝
5,酒精肝,脂肪肝
6,消化不良
7,胃胀气
8,便秘
9,冠心病
10,高血脂
11,痛经
12,肠癌
13,胃癌
14,顽固性留鼻血
15,支气管扩张
16单纯性甲状腺肿
17,胆结石
18,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19,慢性阑尾炎
20,顽固性血尿
21,颈部淋巴结核
22,反复尿路感染
23,前列腺肥大
24,化脓性扁桃体炎
25,扁桃体炎
26,胃溃疡出血
27一切脓肿
28,跌打损伤及骨折
29,乳腺增生
30,子宫肌瘤
31,卵巢囊肿
所有技术两天一夜完全学会,大型医药公司全程赞助
报名时间:即日--6月14日,报满36名医生即止。
培训时间:6月15日--6月16日,上午9:00-下午18:00。
会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b沙河西路号(九祥岭)深圳爱德华门诊部特色中医二楼会议室
乘车路线:
地铁5号线、7号线在地铁站西丽-D出口,前行米即可;
公交车:九祥岭①下车,前行50米即可。
深圳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年5月20日
报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