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喉痹(如咽炎等)
温热喉痹是风温在卫分的一个证候,虽有卫分的症状,但以咽痛且红,脉象浮数为主。舌苔多白干,质略红,或有头痛,寒热,咳嗽等。
治疗宜辛凉清解,甘寒泄热,
仿银翘散、甘桔汤意。
处方:
苦桔梗9克 生甘草6克 薄荷1克(后下) 前胡3克 牛蒡子4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芦根10克 *芩9克
加减法:
①头痛,寒热较重,脉浮数,舌苔白,咽微红者,重点仍以疏卫为主。方中用淡豆豉12克、炒山栀6克、荆穗3克、桑叶9克。
②若以咽红、口干、心烦等热重为主,脉滑数较有力时,舌必干红,方中加用大青叶12克、青果6克、山豆根9克、锦灯笼6克。
③若肺热较重,口干心烦,咳嗽痰黏,大便2~3日未通,可于方中加瓜萎15克、*芩9克、枳壳6克。
④病人素体阴分不足,唇红舌干心烦,脉象细弦小数,当于方中加知母6克、细生地10克、元参10克。
⑤外用吹喉药物:如冰硼散1克吹喉,或西瓜霜1克吹喉,或锡类散1克吹喉。
温热喉蛾(如化脓性扁桃体炎)
温热喉蛾,往往由于喉痹治疗失当,病情加重而来,或温邪蕴热较重,邪热上灼咽喉所致。见身热骤升,心烦口干,甚则懊不寐,咽红肿痛,发生白腐化脓,大便2~3日不通,舌苔*且干根厚,脉多滑数,或浮滑数,两寸尤甚。
此属风温蕴热互阻气分,阳明腑实,积热上蒸,邪已从卫分入气分,
必须用凉膈清泄方法。
如凉膈散、栀子豉汤化裁。
处方:
薄荷1克(后下) *芩9克 连翘9克 山栀6克 淡豆豉12克 生甘草6克 芒硝1.5克(冲) 大*2克(后下) 冰硼散或锡类散3克吹喉
加减法:
①若因气热过盛,阴津受灼,舌红苔*无津时,方中加元参15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以滋阴泄热。
②若舌绛且干,舌体瘦老,心烦唇焦,此热势鸱张,阴津受灼,方中去薄荷、淡豆豉,加沙参15克、元参15克、川贝6克、花粉10克。
③若咽红且肿,大便如常,口干唇焦,加沙参、麦冬、元参、知母,减薄荷、豆豉、硝、*。
④若热势不减,身热夜甚,脉象弦细,舌绛起刺,此乃气分之热灼伤阴津,急以甘寒增液,育阴清热。方中去薄荷、豆豉,加生地、白芍、元参、麦冬、石斛、沙参、牛膝。
⑤热甚津伤,甚则热迫营分,鼻衄痰血皆见,可改用甘桔汤加育阴生津之品。药如:苦桔梗9克、生甘草6克、沙参24克、元参15克、生地*18克、麦门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18克、牛膝3克,紫雪丹3克外吹喉部。
⑥若见身热口干,脉象滑数,头晕有汗,咽肿痛甚,此时以清气为主,但仍须配合疏卫之品,防其寒凉阻遏气机,反而热增。
⑦如气热过胜,迫及营分,鼻唇干裂,口舌生疮,必须用凉膈泄热,育阴增液,但不可过用滋腻,恐其过腻滋润,气机不畅,热郁不解,反而增重。
⑧根据舌苔腻润,浮白且干,此湿郁中宫,热在气分,当清气而不可过凉,如竹叶、蝉衣、僵蚕、连翘、山栀之类。脉若沉濡或舌腻,胸闷者,酌加清化湿郁之品,药如杏仁、炙杷叶、半夏、冬瓜皮等。若属腻厚可加焦麦芽、神曲、焦山楂、槟榔、大腹皮等。
参考
汪逢春先生辨治烂喉痧的经验
温疹一涌而出,壮热口渴,遍体红晕,舌绛且干,肥刺满布,苔*垢厚,脉象滑数,面目口唇皆青,心烦,夜不能寐,此属温*化热,胃肠积滞尚重,深恐神昏致厥,饮食寒暖,皆须小心。防其增重,禁用风药。
连翘四钱 忍冬藤一两 赤芍三钱 紫草三钱 地丁三钱 大青叶一两 元参五钱 焦麦芽四钱 犀角粉一分冲服
(汪逢春先生是二十世纪二十~四十年代北京地区“四大名医”之一)
案例:
温*(急性颌下淋巴结炎)
张某某,女,24岁初诊该患者就诊时发热九天,体温波动于38.5~39℃之间,颌下有一5cm×5cm大小之肿物,
西医诊为“急性颌下淋巴结炎”,用青霉素、四环*效果不佳。
现患者发热不退,仍觉恶寒,面色黯*,颌下有一包块,大如鸡卵,质地坚硬,按之疼痛,皮肤不红,护之亦不灼手,
咽喉红肿而痛,纳谷不甘,大便三日未解,脉沉弦而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根腻。此属火郁三焦,少阳枢机不利,气血壅滞而成,拟升降散加味。
白僵蚕3克(为末,冲服) 蝉衣6克 片姜*10克 生大*6克 柴胡6克 金银花10克 皂角刺5克 *芩10克 苦桔梗6克 生甘草6克
三剂
二诊药后热退身凉,诸症霍然,颌下肿物仅有枣核大小,唯食纳不甘,乏力。以竹叶石膏汤、益胃汤加减收功。
按:颌下核起而肿痛,伴发热恶寒,咽红肿痛,大便秘结,是感时邪*气,俗称时疫疙瘩是也。证属热壅于内,三焦不利,气血壅滞,结聚而不得发越也。故升降散疏利气机,流行血气,加柴芩疏解少阳枢机,金银花清热解*,皂角刺消痈破结,桔梗、甘草清咽利膈。服药三剂,不仅热退身凉,而且颌下肿块消散大半。升降散之善治时疫,消肿散结,历用不爽,亦在于先生善于加减化裁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