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它们是一对「表兄弟」,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肠道病*。手足口病的病*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有很多是重叠的,所以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又有所区别。
手足口VS疱疹性咽峡炎
怎么辨别?
两种疾病一般都伴有发热,均可在口腔内见到疱疹、溃疡。因二者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病程初期,手、足未出现皮疹前可能会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见到有家长抱怨:上次给我看病的医生都误诊了,说我们是疱疹性咽峡炎,实际上是手足口病。其实这不能算误诊。
手足口病:
多数手足口病发热不高,热程1-2天。口部疹子、溃疡位置偏口腔前侧(唇部)及口周,同时伴发手、足皮疹,有的患儿在臀部皮肤也可看到红疹(所以称为手足口病)。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危重型患儿多由肠道病*71型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因为由柯萨奇病*不同的亚型引起,所以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很轻,有的却很重,不同年龄临床特点也不太一样。
重症患儿起病急,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还有些发热时间更长。体温特别高时甚至会发生高热惊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有的患儿伴有呕吐及腹泻。轻症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
小婴儿常表现为拒食拒水,口水增多非常明显。这是由于患儿咽峡部疱疹溃疡造成咽部疼痛,婴幼儿不会诉说,就以拒食来减少吞咽,口水多也是减少吞咽所造成的。小婴儿口水明显增多是这个疾病比较典型的症状,但容易被家长忽视,年长儿常会自诉咽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咽喉部疼痛明显,护理要点是多饮白开水,可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菜粥、面条汤等。若患儿进食勉强,可少食多餐,也可只让孩子喝奶,这样既可以保证营养供给,亦可增加液体摄入量。
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若患儿高热,同时伴有便秘或大便干燥的话,会不利于患儿体温下降缓解病情。可让患儿服用一些清热解*的中药以帮助通便。患儿大便一通,体温会逐渐下降,咽峡部的疱疹也会消的快些。
专家解答家长: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为什么需要隔离?
专家解答:
多数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有的疱疹性咽峡炎还会因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重症或危重症病例发生,甚至可能因治疗不及时导致患儿死亡。家长朋友们都不愿意孩子受到疾病的威胁,凡事在于早预防,避免感染是最好的选择,但病*很狡猾,无症状感染者一样能把病*传染给他人,导致疫情延续不断,给其它未感染的孩子造成威胁,所以对待有传染性的疱疹性咽峡炎需要隔离。
没有科学的手段能提前预判某病例是否有传染他人的能力,临床医生无法确定某疱疹性咽峡炎是否传染,但患儿所在的人群、同班或同家庭成员有第二例或第三例相同症状病例出现时,那说明已经传染了。托幼机构管理部门必须对患儿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隔离期满才能复课,以减轻疫情传播速度和强度。
家长:疱疹性咽峡炎期间为什么把不是疱疹性咽峡炎症状的孩子也要隔离?
专家解答:
患儿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就诊时,临床医生看到的仅是当时的症状情况,不知其之前的真实表现,也不知后面发展的真实情况,部分病例早期会有扁桃体肿大,患儿初诊时因未出现咽峡部疱疹且有扁桃体脓性渗出而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上的渗液非脓性而是病*感染所致的伪膜。可能疾病不同时期找不同的医生就诊,医生因个人习惯对待症状较轻者给出的是“口腔溃疡”、“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及因有咽痛明显给出的“上感”、“感冒”等不同诊断结果。所以针对以上不同诊断,在疱疹性咽峡炎疫情明确的时候,要严格筛查可疑病例,对可疑病例托幼机构需要台账跟踪管理,避免传染源留在校园,快速有效处置疫情。
幼儿园老师:疱疹性咽峡炎疫情期间传染病防控哪些是关键?
专家解答:
幼儿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晨午检,增加次数,同时利用压舌板便于发现咽峡部深处的疱疹,警惕发热和咽喉部扁桃体红肿等症状。
二、做好因病缺勤追踪,警惕“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三、做好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