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放置一个海水鱼缸,养上几条来自热带珊瑚礁的鱼类,坐在家中就能观赏海底风光,这无疑是许多人的梦想。海水缸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类型鱼缸的特点,独特的光照、系统和生物,使得海缸在水族界中自成一派。然而海缸养起来绝非易事,ATS系统、柏林系统、蛋分等不可胜数的专业名词已经尽显海缸之复杂,甚至于海水鱼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比起淡水中的鱼类,海鱼往往有着更强的领地观念,它们的兼容性与淡水鱼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在淡水缸中,只要回避一些比较凶猛的鱼类,混养就基本上一帆风顺,海水鱼就不是这样,对于它们而言,没有不凶,只有不能凶,除非身体结构不允许,否则任何一种海鱼都可能成为战神。
在这里,我就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列出最需要注意的容易表现出较强攻击性的七类鱼,它们几乎跨越海水观赏鱼的各个类群,每一种在混养时都应该多加注意,以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
ATS系统:全称为藻屏过滤系统(AlgaeTurfScrubberFilterSystem),是一种利用半水生绿藻吸收消除水体营养盐的过滤系统,效率很高,但对镁元素(Mg)的消耗量巨大。
柏林系统:Berlinmethod,利用活石(自然海域中采集的珊瑚礁碎块)在海缸中构建一个微生境,并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通过系统自身的平衡达到稳态。
蛋分:全称为蛋白质分离器(Proteinskimmer),一种利用气泡表面张力将水中的颗粒和可溶性有机物带出水体达到净化效果的器材,几乎是海缸必备。
No.1
刺尾鱼科所有种Acanthuridaespp.
(倒吊类,简称“吊”)
其实这个排名理论上是不分先后的,但是不把刺尾鱼扔到前面来实在太对不起它——相对于其他鱼类而言,刺尾鱼的战斗力是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的,它们领地意识很强(至少大多数如此),打架不仅动嘴还动尾巴。刺尾鱼顾名思义,尾巴有刺,这骨刺成对着生在刺尾鱼的尾柄上,一般是一对,鼻鱼属两对(单板鼻鱼Nasothynnoides除外),而多板盾尾鱼属的尾刺数量可以达到夸张的6对。
图
小鳞多板盾尾鱼(Prionurusmicrolepidotus)
刺尾鱼的尾刺非常锋利,而且连有*腺,是它们进攻的利器。除了鼻鱼属和多板盾尾鱼属外,刺尾鱼的尾刺平时收在尾柄的一个凹槽内,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刺尾鱼会游到对方侧面,打开尾刺,然后抽动尾柄或迅速转身,在对方身上划出一道口子,这样的袭击多来几轮,是可以直接把鱼劈死的。
图
橙波纹吊(Acanthurusdussumieri)收起的尾刺
但有一种刺尾鱼是例外,*尾副刺尾鱼(Paracanthurushepatus)也就是蓝倒吊,虽然也有尾刺,但更偏向直接上嘴,而且蓝吊在刺尾鱼科中是非常特化的一种,它的嘴非常适合啃鱼…
不用猜也知道刺尾鱼是我家海缸里造就命案最多的鱼。
珍爱生命远离刺尾鱼。
图
这张图显示出了金毛吊(Nasoelegans)巨大而不能收缩的尾刺
当然有一些相对之下比较稳妥的措施,比如不同缸养同一属的刺尾鱼、比较能干架的刺尾鱼最后下缸、体型比较相似的刺尾鱼不要混养。
不过缸大确实是可以任性的~
图
多数情况下,红海骑士(Acanthurussohal,红海刺尾鱼)都不能与纹吊(A.lineatus,纵带刺尾鱼)混养
No.2
鳚科所有种Blenniidaespp.
(“虾虎”)
鳚科的鱼类在海水观赏鱼贸易中和真正的虾虎鱼科(Gobiidae)一样都被称作虾虎,但实际上大多数爱好者都知道鳚是鳚虾虎是虾虎。鳚科在英文中被称作“梳齿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