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菊淡,品如梅清”,便是陈菊梅名字的由来,她的人生就犹如父母所起的名字一般,浓缩了平淡与传奇。
陈菊梅这一生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当好一名医生,她当了61年的兵,直到87岁时,仍然在一线坚持工作。
陈菊梅
年,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遇到了国内爆发的非典疫情,在国家和人民处在危难之际,她不顾年迈的身体,挺身而出,如“战士”一般与众多医护人员一同冲锋。
陈菊梅挽救过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在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的故事值得被更多的人知道。
积劳成疾,拔光牙齿年出生的陈菊梅,从小就立下了要做医生的想法,后来她也做到了,在老师的推荐之下,陈菊梅选择前往浙江医学院学习,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脚步,陈菊梅也顺利学成毕业。
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就被分配到医院传染科,陈菊梅跟传染病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一生都在为传染病防治事业做贡献。
在上海工作了5年的时间,陈菊梅有了到苏联求学的机会,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陈菊梅非常重视。
为此她还专门请了一个假期来复习功课,后来努力没有白费,陈菊梅是整个考场第一个做完专业知识题目的考生,并且最后成功被录取。
父母得知这件事情后,虽然很骄傲,但却又有些担心,毕竟女儿要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待上四年的时间。
不过陈菊梅那时的心里单单只想着完成上级交代的留学任务,所以一直向父母耐心解释,最终父母明白了女儿的决心,全力支持她完成梦想。
陈菊梅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攻读传染病学博士的传染病留学生。
陈菊梅在留学期间,每一天都不辜负自己,认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最后还以全部功课都是满分的成绩提前毕业。
回国后,陈菊梅被调进了解放*第医院二科当主治医师,专注于传染病学的研究并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陈菊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传染病病*细胞学诊断实验室。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传染病病*类型诊断的准确率,也极大提高了临床救治效果。
年,陈菊梅与医疗队一起前往陕北*龙县农村巡诊。
到了那里之后,陈菊梅发现农村里的医疗条件过于简陋,因为没有麻醉药物,所以患者每次做手术时,都要承受巨大的痛楚。
陈菊梅
陈菊梅为了解决这件事情,就与医疗队商量,他们后来想到可以采用“硬膜外麻醉法”来帮助病人,但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必须先确保它是否是安全的。
这时,陈菊梅挺身而出,亲身上阵成为第一个实验者,不料,在初次的实验中,因为操作者出现了失误,竟导致陈菊梅直接晕倒呕吐了两天。
陈菊梅清醒之后,就根据此次经验与同事们一起讨论,大家齐心协力,最终成功掌握到了这种麻醉方法,获得成功。
次年,陈菊梅从*龙离开后,又因为抢救乙脑患儿,不幸感染乙型链球菌,导致她全身都出现了浮肿现象,在这种身体条件之下,陈菊梅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不久之后,她就因为身体劳累过度而患上了肾小球肾炎,因为炎症严重,陈菊梅的牙齿也开始出现了炎症。
与此同时,陈菊梅带领团队正在攻克“乙肝病人转氨酶居高不下”这一临床难题,还一并承担了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任务,降低慢重肝病死率。
这时的陈菊梅,既要面临身体上的病痛,又要肩负医学重担,她不得不从中作出选择,显而易见的是,陈菊梅选择了课题研究,把自己放在了后边。
甚至,陈菊梅为了不让身体的病痛影响自己还特意去做了手术,她的扁桃体发炎,就去做了摘掉扁桃体的手术,有肾炎就去割掉了阑尾。
不仅如此,陈菊梅还忍痛,分三次将自己的牙齿全部都给拔光了。
家人知晓后,都很是心疼她,但陈菊梅语重心长说:“如果能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即使摘掉我身上的全部器管,也值。”
陈菊梅
事实证明,陈菊梅的“牺牲”是值得的……
创造肝病治疗史上的奇迹“七五”计划时期,我国慢性重型病*性肝炎的病死率高达了85%以上,陈菊梅接受了降低慢性病*性肝炎病死率这一重大课题。
这项任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每年都要将万名重型病*性肝炎病人救下来,纵使知道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任务,陈菊梅依然主动接手。
也是在这期间,陈菊梅还有了意外的收获,当时肝病病人们大都因为转氨酶降不下来,而出不了院,她为此深深苦恼,一直想要找到降酶的药物。
于是,每当有好转的病人出院后,陈菊梅都会给他们写信询问近况,试图从中获得启发,但见效甚微。
后来,医院的老病号告诉陈菊梅,她深受病情的影响,一旦转氨酶升高,她的睡眠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每到晚上,这个病人必须服用安眠药才能安然入睡,于是陈菊梅从中受到了启发,会不会是安眠药中含有降酶的成分。
就这样,陈菊梅开始投入对安眠药的研究中,她有了新的发现,起到降酶作用的正是中药五味子。
陈菊梅
有了研究对象之后,陈菊梅就开始着重研究五味子的皮、肉、仁。
起初,陈菊梅先将五味子加高温,等到80℃的时候,再将五味子给碾成粉,之后往里边加上蜂蜜,先后给7个患者进行服用,结果其中一大半的患者都因此恢复了正常。
这个结果令陈菊梅激动不已,因为她终于可以确定在五味子仁的油里边含有效降酶成分。
后来,陈菊梅又进行了改善,在之前的药物之中加入了茵陈大枣等,做成了蜜丸和滴丸,并为之取名为“肝得安”。
陈菊梅
受到启发的陈菊梅,提出了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重型病*性肝炎的崭新模式。
经临床实验,几年后,陈菊梅带领团队将慢性重型病*性肝患者的病死率降到了38%左右,相较之前,整整降低了47个百分点,创造了奇迹。
但陈菊梅并未因此而骄傲,她依然在继续努力,希望能做出更多的成绩。
在进入了新世纪后,陈菊梅还提出了要用乙肝抗病*疗法治疗慢重肝、肝衰竭病人等方法,使得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20%。
而且她还主导引进了人工肝技术,这个技术能使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20%。
陈菊梅不负众望,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她对国内的传染病以及肝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与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的各种重型肝炎三级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分期标准也被纳入了《全国病*性肝炎防治方案》,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陈菊梅还在国内首创了“鞘内注射法”,这个方法成功救治了不少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
这是根据神经损伤的原理,再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在病人第三、四腰椎管的部位,每天定期来注入适量的地塞米松等药物。
一位患者在此之前因为后遗症,造成了身体的四肢僵硬,身体呈现反弓形的样子,但用了“鞘内注射法”之后,他的病情很快就痊愈了,人也活泼乱跳的。
这个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是治疗脑炎后遗症唯一并且有效的方法。
陈菊梅不仅攻破众多难题,她还敢于承担重任,在国家有难之际挺身而出,在关键的时刻,她的出现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临危受命,做出重大贡献年时,陈菊梅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她热爱事业,认为自己还能继续留在部队里边,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
后经过中央*委的特别批准,陈菊梅如愿以偿延迟退休,而今后的日子里,陈菊梅果真如她所说,为医学、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许多。
年的时候,正是盛夏的季节,一所高校学生却发生了集体腹泻的事件,由于事态严重紧急,*和国家领导人高度